芒種:四月芒種雨 五月無乾土

台中 水湄


  芒種

  是陽曆六月六日或七日左右,此時長芒的作物如稻穀等漸漸成熟。節氣用收成來命名,與氣候無關。農作物都以這個節氣為界,若過了這個時節存活率就降低了,氣候已進入典型的夏天,天氣炎熱,大街小巷冷氣機開始轉動,叫賣冰品的小販也穿梭街坊,夏日瓜果紛紛上市,紅的綠的都甜得沁人心脾,但總是揮不去那惱人的暑氣,總是有做不完的農事。

  田間的稻穀越垂越低,成群小鳥呼嘯而過,農夫皺起眉頭,立刻在田中央撐起稻草人,衣服隨著時代而轉變,目前最流行的稻草人是掛著選舉旗幟,也有人用舊罐頭穿線,隨時拉它一把,讓匡匡聲嚇走膽小的鳥群。新時代有機農耕則是希望農人維持耕地生態平衡,讓鳥類找得到食物,或是農夫跟鳥類溝通,願意共享成果,請它們固定吃一區,讓農人有好收成。

  早期沒有驅暑設備,常見村人用檳榔葉剪成扇子,小孩子在母親不停的搖曳中,在如帳棚的蚊帳裡,涼快地進入夢鄉。時代稍進步之後,大同公司的圓筒型電扇問世,麻煩也來了,因為總是吹不公平。

  夏日的午後,小孩子常趁大人午睡時成群跑到溪澗戲水,在深潭裡練習游泳,母親最不喜歡我們偷偷跑去玩水,常編個理由要我們回家,然後把我們鎖在房間裡,因為她聽怕了孩童溺水事件。

  隨著陽光日日增強,農作物也逐漸成熟,農家也準備著收成事宜,打榖機、風鼓一一出籠,為的是迎接收成;南部農家則忙著清理稱為「古亭笨」的穀倉好存糧,一座座像胖雪人的穀倉,是農家後院的特殊景觀。

  有時芒種節氣在端午節前後,梅雨季節的尾聲,天氣時而轉寒,古諺說:「未吃五月節粽,破裘不甘放。」有時還說:「芒種下雨兆豐年。」無論如何順天應人,感謝大地的恩賜,努力耕耘才是夏季最該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