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
        ──有機蔬菜殘留「二硫代胺基甲酸鹽」疑案追追追

              編輯室整理


  五月份消基會驗出有機蔬菜有農藥反應,頓時電視、報紙爭相報導,有機農夫、農委會及相關的驗證單位頓成眾矢之的。農委會所屬之農糧處甫於二月改組為農糧署,主其事的官員對此事不敢輕忽,隨即主動出擊,大規模抽驗,從有機商店和田裡抽樣兩百件,六月初完成檢驗。

  六月三日農委會召集各驗證單位、農藥毒物試驗所(簡稱藥毒所)等檢測單位開會,提出化驗結果:二十九件作物中測出農藥殘留,其中十八件是含「二硫代胺基甲酸鹽」;另外十一件所含的殺蟲劑,檢驗技術已頗成熟,大家都沒有疑慮。慈心驗證被抽查的二十六件樣品中,有七件(六個農場)列在這個黑名單裡,全部都是十字花科的蔬菜,全都呈現含「二硫代胺基甲酸鹽」的反應。

  慈心基金會的驗證專員蘇慕容先生看到這個數據,先是嚇了一跳,繼而滿腹疑雲。這六家農友中,有的交往已久,誠信可靠,為何會列名其中?事實上,慈心基金會一向也定期檢測農友的蔬果,也曾發生測出這種物質的反應,不過去農場仔細查尋,卻找不到證據,搞不清楚是哪裡出差錯,只好列為懸案。這一次農委會又查出同樣問題,的確要好好追查原因。

  農委會基於輿論壓力,初步做的決定是公布這二十九件有農藥反應的農場,不但要公開不合格的農友、農場及驗證單位等相關資訊,讓這些農友的產品下架,並收回標章,取消驗證資格。各驗證單位面對這些科學數據,對農委會的決斷只能靜默以對。蘇先生覺得總要有人為農友說話,坦誠提出慈心以往的案例以及疑慮,宜需詳加追查。公布那十一件不合格的農友、農場,大家是沒有異議,但是驗出含「二硫代胺基甲酸鹽」的這十八件還要三思。如果貿然公布農友、農場的姓名,縱使日後查明真相,還他清白,但對農友而言,可能誤判的傷害業已造成。

  藥毒所的專家聽到慈心提出質疑與案例,覺得的確有商榷的餘地,所以也支持採取保留的態度,以免傷及無辜。會議中幾經折衝,終於決定這十八件的物主、出處不公布,但樣品號碼及驗證機構要公布。

  慈心即在第一時間對這六家農友執行暫停處分,收回標章、派查驗員到現場詳盡調查環境及使用資材,並細看所做的記錄。慈心基金會一向為了消費者的權益嚴格把關,但農友的生活也要兼顧,否則他們在真相大白之前深受打擊,若一蹶不振,則有機農業的根基就會因此而鬆動。所以為了誠信,這些暫停驗證的蔬菜馬上下架,但這些蔬菜從農場栽培管理來看並沒有違規,至少比一般市場上的蔬菜清淨多了。為了不忍農友血本無歸,基金會對內部員工、學員坦誠布公,大家也很發心,仍然很支持地買回去。

  解決這些農產品的出路後,從技術、學理上徹底解決這個疑案才是當務之急。造成有機蔬果的農藥反應有三種可能性,一是農友蓄意使用,他本人要負全責;二是農友用不明資材,他未善盡追查資材來源,也有附帶責任;三則不明的污染,大部份是內在的因素,譬如說植物有可能因為蟲害、氣候或栽培管理而產生某些物質,但並非起因於外加的藥物。經查證後,排除了前兩項的可能性,慈心便努力朝第三種可能性去找線索。

  這次的疑兇「二硫代胺基甲酸鹽」,自五○年代以來就是廣效使用的殺菌劑,目前有六種農藥含有這種成份。雖然它的毒性相對較低,但仍有引發腫瘤的可能性。不過,藥毒所在六月四日進一步試驗,既然它不是系統性的藥劑(也就是洗去殘留就不會滲透到植株內的藥物),清洗後應該沒有殘留,若清洗後仍檢測出來,則屬內在的問題,並非外施的藥物。藥毒所實驗結果證實造成疑似殘留現象是內在不明的原因。

  接著,就要仔細去探討十字花科的特質或實驗過程的問題。於是慈心便著手努力地找相關資料,六月五日,蘇先生獲得以前研究所的同學所提供的一篇外國文獻,內容談到十字花科檢驗「二硫代胺基甲酸鹽」有可能誤判的報導,便把資料轉給農委會參考。十字花科植物如芥藍、高麗菜、大白菜、青江菜、小白菜及花椰菜等,植體內均含硫醣(一種含硫的有機物)。農委會所用的檢驗法叫做「比色法」,方法是把樣品加鹽酸溶解後,去檢定是否含二硫化碳,但硫醣的硫及有機物在和鹽酸溶解的過程中會產生「二硫化碳」,如此便會干擾測試的正確度。

  農委會及藥毒所看到這份報導後,隨即開始正視這個問題,並用更先進的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再把各樣品重新檢測一次,方法雖然繁瑣、難度高,但有效而正確地釐清了硫醣的干擾。證實無誤後,六月二十九日農委會再召集相關單位,公布這個研究報告,確定這十八家不曾使用含「二硫代胺基甲酸鹽」的農藥,並釐定以後檢測此種藥物的程序,並打算九月份在藥檢局的研討會公布這一次研究報告。

  事情底定後,這些被暫停驗證的農場重新貼上標章,產品再度上架。慈心驗證的農友由於慈心的支持,產品還不至於滯銷,但在疑雲中熬了將近一個月,沒有資金的只有苦悶發愁;資金寬鬆的企業就不計代價,要找管道證實自己的無辜。幸虧慈心的信任與關懷,找出這個疑點,才得以撥雲見日。

  這次事件對慈心基金會也是一個警策。驗證工作單靠檢驗,有它的局限性,一定要像重視驗證過程一樣,多到農場訪視,持續關懷。如果沒有平時的互動與信任做基礎,這次科技檢驗失誤的發生,慈心也無從協助起。事實上,市面上的農藥有四、五百種,目前只能檢驗一百多種,而且戴奧辛、多氯聯苯、大腸桿菌等可能危害人體的物質均未包含在檢驗項目內。所以目前只能盡力事前防範於未然,而即使檢驗表上寫著「未測出」,也不能保障百分之百沒有污染。為了環境保護及大家的健康,未來於農友教育方面,更應持續努力。

  從另一個角度看,有機是不是等於零污染?現今環境污染已到無孔不入,農委會以及驗證單位除了從制度面要做到更完善,毋枉毋縱之外,對有機的定義與心態是否要略做調整?如果只從成果的層面來談有機,空氣、水都有可能帶來污染源,防不勝防;如果能從有機農夫願意幫助生態環境,不惜採用辛苦的栽培方式來看,對有機農夫的用心應該多肯定、多鼓勵,而不是要求零污染的產品。

  辛苦地從事有機栽種,還不一定有清淨的作物,如果不更努力以順乎自然的有機耕種,那豈不永遠沒有清淨自然的飲食!所以慈心基金會在有機驗證這方面的推廣會著重在有機栽種的動機與其嚴謹過程,而不是只看檢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