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月內若陳雷,豬牛飼不肥

台中 美銖


  小雪 是冬季第二個節氣,約在國曆的十月二十二日。單聽名字,就可以感覺到一絲絲的寒意,也比立冬更有冬天的感覺。

  台灣氣候上的特徵就是東北季風的吹襲。有些地方受到地形的影響,風勢變得非常猛烈,新竹地區的九降風、恆春半島的落山風,都是非常有名的東北季風。在農產上,農曆十月是中部地區第二期稻作收割的時間,因台灣位在亞熱帶的關係,稻米一年可以種兩次。而最南端的屏東恆春地區,一年甚至可以收成三次稻米,所以從立冬到小寒的這一段時間內都可以看到忙著收割的農人。收割後,農夫們也開始栽種雜糧作物。南部因氣候較暖和,所以南部的一期稻作在此時就可以開始進入播種了。

  除了主食的稻米之外,在此時是另一項重要雜糧作物「玉米」的盛產期。台灣的雜糧作物不多,但玉米是其中產量最多的,農人大多在夏末播種,冬季則為採收期。金黃色的玉米,是許多人喜歡的零食,是市場中的的一種蔬菜,也可爆玉米花,是小孩的最愛,但是這些都只佔產量的一小部份,絕大部份都是拿去做飼料了。

  進入這個節氣後,冬天的味道會越來越濃郁,理應不會有打雷,如果在入冬後還聽到雷聲的話,表示天候異常,那可就要提高警覺了。有句諺語說:「月內若陳雷,豬牛飼不肥。」意思是:冬天打雷會影響往後各種作物生長,豬羊等六畜都將有災疫,不容易養肥。

  進入小雪後,聞名的賽夏族「矮靈祭」也進入尾聲了。「矮靈祭」是賽夏族兩年一次農曆十月舉行的一個重要祭典。

  此時,台灣各地也開始進行「謝平安」的宗教活動。有一位「安靈尊王」的神明是國曆十月二十二日誕辰(在小雪前後),記得有一回查資料時看到祂又稱為「青山王」,我幼年時,住在台南縣「青山」村,頗有「同名」的親切感,故多瀏覽一下,只記得此神明乃是三國時代吳國人,姓名叫張滾,全台有五座祂的廟宇,最有名的在台北萬華。

  其實,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村人酬謝神明保佑一年來的豐收和生活平安的慶典。全村熱鬧滾滾,到處瀰漫的鞭炮味,拜拜的沉香味、食物的味道……都讓我好滿足,高興地跑來跑去;銅鑼響、嗩吶樂音、戲台聲……讓我們講話都得大聲吼才聽得見。有一手好廚藝的母親,雖是佛教徒,仍會到鄰人家廚房幫忙洗切油炸,忙進忙出的,為了讓我們這些小孩不礙手礙腳,還特別炸了灑上白糖的鍋巴,讓我們當零嘴,哄我們到戲台下看戲。

  直到如今,這種充分表現台灣早期農人敦厚淳樸的性情及和樂融融的氣氛,仍像當年鍋巴上的白糖一樣,甜蜜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