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懷古說民俗

台中 芸愛


  農曆七月七日俗稱「七夕」、「乞巧節」、「女兒節」、或「七娘媽生日」,在中國神話裡最為津津樂道的是牛郎及織女相會的日子,這一則淒美的故事敘及玉皇大帝七個女兒中最小的女兒織女,每天以巧手為天神及玉皇大帝織出天衣無縫的天衣,天邊美麗的彩虹也是她的作品之一。

  地上有一位青年叫「牛郎」,父母早逝,只留下一頭老牛孤獨地陪伴他耕田。有一天,老牛突然開口告訴牛郎:「織女跟六個姊姊正在銀河戲水,你躲在一旁偷偷拿走她的羽衣,織女回不去就會當你的妻子。」牛郎在半信半疑中照做了,果然美麗的織女當了他的妻子。

  兩人婚後生下一對兒女,生活美滿,可是玉皇大帝及王母娘娘大為不滿,因為男廢耕、女倦織,乃設法把織女召回天上,變成織女星,悲傷的牛郎帶著孩子隨後追去,無奈天地乖隔,再也見不到妻子。

  年邁的老牛又說話了:「我已經活不久了,我死後剝下我的牛皮,披在身上,就可直達天庭。」牛郎照著牠的話做,果然帶著孩子到了天庭,真誠感動了玉皇大帝,准許夫妻倆一年一度在七月七日隔著銀河會面。鵲鳥歡喜好事多磨的牛郎織女終於有見面的機會,自願搭成鵲橋讓牛郎跨過銀河與織女會面,從此牛郎星與織女星分處銀河兩邊,牛郎星旁的兩顆小星星就是牛郎的兒女。會面當日,織女的相思淚水也化成七夕的雨綿綿而下。

  小時候常在滿天星斗的曬穀場上,一邊聽著大人講述著牛郎織女的故事,一邊跟著長輩觀星望斗,那如杓狀的是北斗七星,通常是以北極星為基準,故古人有言:「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迷路的人可由辨認北極星找出方向,而那由密密麻麻小星座組成的帶狀星團,天文學家稱為「銀河」。牛郎星與織女星隔河相望,與「天津四星」形成所謂夏季大三角,這些星斗在無光害的鄉間日日得見,也令人遐思,因為長輩常告訴我們要學織女的巧手將來才會找到好歸宿,因此女孩們都特別用心地拜「織女」。

  我們會在七夕日準備「七巧碗」,那是七碗祭品,大部分是油炸蔬果,如炸茄子、豆子、地瓜、芋頭籤,九層塔和花生裹上麵糰也可以炸,最受歡迎的是炸絲瓜花,夏季是絲瓜生產旺季,近中午時將盛開的絲瓜花一朵朵摘下,在水中漂洗乾淨,沾上麵粉炸過之後就是一道清甜的祭品。還有一大盤香噴噴的油飯,用著檳榔心芋頭燜出來的。

  除了七碗還要水果、鮮花,以圓仔花及雞冠花最常見,新竹白粉、新的圓鏡子,新臉盆裝著乾淨的水,上面橫跨一條新毛巾,焚香禱告上天,賜給家中的女孩有如織女那般靈巧的手及美好的外表。未出嫁的女孩總是愛漂亮,有些心事不敢跟父母講,也可趁機跟織女表白,請其幫忙如願,有些地方還會要女孩兒拿出做衣服的針線對著月亮穿針引線,如此手藝才會更靈巧,這便是「乞巧節」或「女兒節」的由來。

  如果家中只有壯丁,父母親也會在主臥室設香案,供上一碗油飯,祈求「床母」讓兒子順利長大;如果家中有女孩,父母會向七娘媽許願,讓女兒健康平安的長大,等女兒滿十六歲的那年七夕,就備妥鮮花、香粉和麻油雞酒去還願。

  多年前孩子還小,我常在七夕帶他們到大度山看星星,記得那時有一股「哈雷彗星」熱,大兒子還說:「等我七十八歲時,我希望可以再看到它。」當時,我也在想七十多年後,我到底在哪裡?我會變成天上的星宿,時時散發溫暖的星光對人們祝福嗎?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更能體會昔日父母對天禱告的那份殷殷期盼。

  時至今日,在商人炒作之下,七夕變成中國「情人節」,注重物質的表相,失去淳厚的講古懷舊,也沒有少女羞澀地望星情懷,更少了全家人在星空下織夢的美麗回憶。多麼希望大家能歇一歇匆忙的腳步,帶著孩子、孫子看看碎鑽滿天的星空,訴說亙古不變的真情與祝福,至少在七夕時為孩子說一段牛郎織女的故事,認識一下北極星,當有朝一日迷路時,還有一顆最亮的星星可以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