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回響〉

改變自己,好快樂!

台北淡江大學英文系四年級 陳怡婷


  從沒想過──我這麼一個固執的人也能改變;從沒想過──原來我也可以讓別人快樂;更從沒想過──改變自己,能讓心靈獲得如此踏實且真實存在的快樂。

  發心要改變自己

  幾個月前,我抱著強烈的學習心報名大專營義工。培訓時,老師要我們想想自己要來學習什麼。我仔細想了想,雖然加入福智大專班將滿三年,卻沒什麼進步,常被自己的壞習性──自私、吝於付出牽著走…等,搞得自己和別人都不快樂,就連最基本的觀功念恩都做不到。於是,我下定決心這次當義工要努力實踐:與團體合而為一、觀功念恩、突破不好習性。

  誰知道,在踏進雲科大的那一刻,我又一如往常做義工般,自動開機──機械式的運行「大專乖寶寶」設定好的模式。那個吝於付出、自私的我再次入境隨俗、交差似地暫時收斂起平時的自私,去關懷和禮讓同學及老師。然而,這些不是發自內心的付出,讓我有種欺騙別人的感覺,這令我覺得痛苦難當。痛苦的心情不斷累積,直到營隊第二天睡前,我在心中和我的心靈導師──日常老法師報告這幾天學習的心得時,我突然好氣自己,為什麼總是無法突破不好的習性。累積的痛苦就這樣隨著眼淚爆發出來。於是我殷重並熱切地祈求師父幫助我,突破這些我一直想改變的習性。

  同行善友的點滴教誨

  隔天,大專洗切小組互動時,同學們紛紛分享他們觀察到別人的功德,我才驚覺原來每個人都那麼用心在觀察、學習。反觀自己卻從未用心觀察周遭的人、事、物,更別說有所學習了。我問自己:我來營隊到底要學什麼?難道就只是當個稱職的洗切義工,認真洗菜、切菜嗎?於是,我也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學習觀察。

  有一天,義工們一起吃早餐,某位同學高興地說她拿到最小的刈包,可以吃少一點,平日跟人爭辯習慣的我說了一句自以為實際的話:「哪有啊!你的刈包是被擠扁,其實還不是一樣多。」一旁的楊禮滋同學馬上小聲地說:「噓∼不要說,讓她高興。」我心想:原來這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禮滋都能把握機會成就別人的快樂!我也觀察到簡鴻喨同學代人著想的行為:他總是等每個人夾好菜,讓別人先享用,自己才夾菜。有次有位同學伸長手臂去夾在我面前的菜時,我心想他夾得到便沒有任何動作,然而坐我旁邊的小喨卻馬上端起那盤菜移過去,並幫忙他夾菜,當下我真是慚愧。

  之後,我「見賢思齊」從小事做起,才慢慢體會到原來代人著想和觀功念恩,都要從日常小事做起。藉由身邊的小事觀別人的功德,便會養成觀功念恩的習慣。而有這樣的習慣後,自然就常隨喜他人,讓自己心中常保歡喜心。

  發自內心的關懷

  在洗切組中,除了大專義工外還有一群媽媽和阿嬤級的義工。她們整天切菜、送祝福,從不曾嫌棄我們大專義工速度慢、效率差,反而時時關心我們。我覺得她們很辛苦,很想關懷她們,卻不知該如何下手。幸運的是,有一回我觀察到蔡沛軒同學用很簡單的方式,便把阿嬤逗笑得合不攏嘴,我好讚嘆,於是便學習主動跟阿嬤互動。

  有一天,我和一位之前看起來不怎麼友善、因此一直不敢與之互動的阿嬤同組打菜,我心想這是個好機會,但還是很怯懦。這時我想:關懷別人的出發點是好的,也是對的,為什麼我不做呢?就像師父種有機菜的理念一樣:「對的事,就是要去做。」於是我鼓起勇氣拿起一張椅子,用不太「輪轉」的台語請阿嬤坐。阿嬤剛開始謙虛地不接受,最後終於在我的勸說後坐下。不知怎地,自從我鼓起勇氣關懷這位阿嬤後,我「選擇性」怕生的個性便自然而然不藥而癒了。此後,也愈來愈有勇氣去關懷其他的長輩義工。

  改變自己 改變社會

  「在四十歲時,改變這個社會。」如證法師對大專義工開示時如是說。大專營結束了,我靜靜地思考自己到底帶回了什麼。我想起如亨法師曾說:「不要想著如何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想想原來從暑假一開始密集的培訓,也許在更早之前,我想改變自己的心就從來不曾消失過。在營隊中,我經歷了「想要改變自己」、「因自己無法改變而痛苦」、「心境上轉變而真正改變」三個階段而終於能改掉自己不好的習性──現在的我終於能發自內心的關懷別人和代人著想──而且異於往常的,這顆心直到現在都還持續著。

  營隊結束後,我心中滿溢著歡喜和無限的感恩──感恩日常老法師創立這個團體,給予我充實心靈的環境,還有良師益友們和我一起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學習成長;感恩他聽到我的聲音,不斷製造機會讓我去改變。改變自己,是一件好快樂的事!因為唯有改變自己,身邊的人才會改變,整個社會也才會改變。一想到原來我也可以為建立一個「人與人能互相關懷的社會」盡份心力,我真是快樂到作夢也會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