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趟 勝讀萬卷書

高雄 胡芝茵


  古人說讀《詩經》可以興、觀、群、怨,可以識鳥獸蟲魚草木,如果你來到一粒一農場,也可一飽眼福、耳福。悠遊園區,徜徉於大自然中,享受鄉野情趣;聽著幽默風趣的農場主人沈重庚先生,如數家珍地介紹園中栽種的植物,娓娓道來,嬉笑之間,不由得令人佩服主人的飽學善說。對於平日習於都市生活的我們,真是大開眼界了。

  入口處種了成片的翼柄決明子,像一隻隻黃艷艷的蝴蝶,迎風展翼唱迎賓曲。粉紫色的木槿,還有那幾可亂真的紫蝴蝶花,隨風舞動,像極了停在綠葉間的紫色小蝴蝶呢!而「一日變三回」的芙蓉最是特別,變臉功夫真是一流的,它在清晨綻放的花色是淡紅,近午時會轉為純白的,到了黃昏將凋謝前則又染成深紅色,如美人飲酒雙頰酡紅,故又有「醉芙蓉」之稱,令人不由得讚歎自然界奧妙。

  離入口處不遠,有一座古意盎然的「古亭畚」,什麼是古亭畚呢?就是昔日農家的圓形榖倉。據說早期農家嫁女,會打聽男方擁有多少古亭畚作為考慮的條件,古亭畚越多的當然越殷實。農場主人為了營造早期農村景象,特地請了當地老師傅利用竹子興建,外塗土粗糠,以香茅蓋頂,讓來客可以體驗住在穀倉中的感覺。

  園中一株火筒樹,又稱「番婆怨」,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它的莖枝脆弱,很容易被折斷,可以砍下當柴燒,但是它的髓心含有豐富的水分,不太容易燒著,而產生大量的濃煙,把社頂的排灣族婦女燻得兩眼紅腫,所以才叫「番婆怨」。

  聽過海鹽、岩鹽,有沒有聽過「樹鹽」?沈重庚的園子裡就有一排「羅氏鹽膚木」,這種樹的根部從土裡吸取鹽分,果核外層具有鹽分,可當替代食鹽;原住民或是猴子缺鹽的時候,就從這種樹上取用。它的枝條上有時長出像麋鹿角狀的蟲癭,這個就是可以止瀉清熱、斂肺止咳的中藥材「五倍子」,它是怎麼產生的?蚜蟲寄生並產卵在鹽膚木枝條上,經過黴菌滋生促使組織細胞異常分裂的結果,稀奇吧!

  接著農友介紹一棵長滿了瘤刺的植物,它叫「紅刺蔥」。蔥可去腥臭,在食物調理具有加味的身分,可是這一棵怎會和蔥扯上關係呢?原來就是全株都具有蔥味;因為樹枝掉落後,枝幹長出瘤刺,鳥兒無法棲息,所以又稱「鳥不踏」。雖然它無法供鳥棲息,但果實掉落時,卻是鳥的美食,所以它又稱「白飯樹」,對鳥而言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當我們抬頭仰望這些顯眼高大的植物時,也沒忘記,腳邊開著深深淺淺各色小花的植物。農場主人介紹「穿心蓮」,我左看右看,它的長相怎麼會和蓮扯上關係呢?主人要大家嘗一小片葉子,在沒有心裡準備之下,含了一下,「哇塞,怎麼這麼苦!」難怪叫「穿心蓮」,它比黃蓮還苦,讓人苦徹心屝,整個臉都揪在一起。原來它也是一味中藥材,可治感冒、百日咳、咽喉炎……。

  就在農場另一處不起眼的角落裡,埔姜淡紫色的小花開放著,它的果實又稱「牡荊子」,可煎治感冒、神經痛、頭痛,葉子可作為茶的代用品,枝條可作為防蚊的燃料。沒想到這株小小植物具有這麼多的作用啊!

  說到雞屎,大概會讓人聯想到撲鼻的臭味吧!沒錯,這株「雞屎藤」,葉子經過搓揉之後,會產生雞屎味,而令人敬而遠之。不過你仔細看它的枝條,因為地磁的關係,正以左旋的方式攀附而上,如果它在南半球,就會右旋。以前家中若是有小孩哭鬧不休,大人就會摘其葉子為小孩泡澡,據說具有辟邪的作用呢!

  此外,沈重庚農友也善用忌避植物來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他在地瓜葉旁種植菸葉;種具有毒性的巴豆,以及帶著特殊氣味的香茅,這些都是很好的有機天然防治資材。最珍貴的是,那一整排台灣原生的苦楝樹,一年四季有不同的裝扮。此時園主加了一個令人莞爾的傳說,據說明朝開國皇帝朱洪武,有一次過年前路過苦楝樹,被樹上掉下的苦楝子打個正著,他生氣的詛咒要讓苦楝樹「死過年」,結果每年冬天一到,苦楝樹的葉子全掉光,春天是滿滿一樹淺淺的紫,風吹雨淋,淡紫色的花瓣飄落,好似灑滿一地的愁緒;花謝時葉子才長出來。初夏時引來一樹的蟬鳴,初秋時一樹金黃色的漿果,柔和的秋陽灑下來,顯得格外耀眼,又是另一番景緻。

  當然沈重庚種植苦楝樹不只是用來觀賞而已,苦楝子提煉出來的苦楝素可當驅蟲藥,可防治一百多種昆蟲及數種葉蚤和線蟲,如玉米螟、根瘤線蟲、斑潛蠅、粉介殼蟲、薊馬等,是非常有效的防治資材。目前苦楝精大多是國外進口,價格昂貴,他希望國內能大量推廣,將會有助於降低苦楝精的價格,也能降低有機農業的生產成本。

  經過一棵月桃樹,主人告訴我們,以前它的葉子常拿來包粽子,這也含有祖先的智慧,因為糯米吃多了,腸胃會不舒服,而月桃葉含有薑的成分,對於糯米有中和的作用,讓人的胃不會那麼難受。它的種子就是以前提煉「仁丹」的主要藥材,可止渴、除口臭。

  黃昏時刻,微風輕拂,大家一派輕鬆往回走,突然有人提醒:「小心!不要踩到馬陸。」低頭一看,田埂上隔沒幾步就有馬陸爬行,也會出現蚯蚓的行蹤。「咦!這隻馬陸怎麼捲成一個同心圓?」有人提出疑惑。沈重庚解釋:「那是牠受到驚嚇時的防衛姿勢。你們知道馬陸吃什麼嗎?牠吃的是伏倒在地的嫩枝或綠葉,等到樹枝葉子腐爛就換蚯蚓來吃。」土壤經由馬陸、蚯蚓及微生物分解有機質,釋出了植物所需的養分,植物再提供生物所需的氧氣、食物等等,大自然的運作是如此具有規律與次第,沒有一樣物種是多餘或沒用的。

  此時空中傳來幾聲「嗶!嗶!」一隻有著粗黑眼線像矇面盜的伯勞飛掠而過。沈重庚延續剛剛的話題,提到伯勞的飲食習慣:有時候看到樹枝上叉著老鼠或蚯蚓,那是伯勞抓來的,牠有儲存食物的習慣,牠不吃剛死的,大約三、四小時後才吃。大家不約而同發出訝異的「啊!」真是聞所未聞,真不知道小鳥竟有這樣的習性!又多了一番見識。主人真是天生的好導覽,這趟知性之旅,收獲良多,你是不是也想來一粒一農場親身體驗一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