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城堡

台北 平疇


  一位準醫生,原本在妹妹心中,是個聰明、成功,但只考慮自己,不會去觀顧周遭人的哥哥,因一場車禍導致失明,在最黑暗的時刻,遇到心靈導師,教導他重新省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終於憑著對師長的信心與堅毅不放棄的個性,用心靈手杖走出一條光明之路,成為國內第一位盲人醫生,並且實踐師長對他的期許,在數百場的演講中現身說法,幫助大家用正向思考去體會心靈的力量。

  沙堆上的快樂城堡

  蘇建銘,來自純樸的台南縣下營鄉,父母親都是國小老師,非常重視子女教育,只要功課好,家事都不會讓孩子做,所以弟妹們都考上師大及師院體系,只有老大蘇建銘例外,就讀高雄醫學院醫學系。

  約在醫學院七年級時,中華成棒隊在世界杯比賽中,擊敗了地主古巴隊,讓他連想到電影「我就這樣過了一生」,這些人的精華歲月都在打棒球,當回顧這一生時,會不會覺得遺憾?然而這個「生命意義」的嚴肅課題,對一位生活順遂的準醫師而言,實如閃電般消逝無蹤。

  畢業後,他順利考取醫師執照及高考,就在當完兵,即將到醫院內科面談前一週,生命發生了大轉彎。

  民國七十八年元月,蘇建銘行經施工路口,一輛正在迴轉的堆高機,由於司機的疏忽,車上一片六公尺長的薄鋼,有如西瓜刀瞬間切入他的雙眼,緊急送到醫院,當聽到護士忘聲驚呼「哎唷!」蘇建銘知道自己應該傷得很嚴重。手術醒來,雖然當時的女朋友安慰說「紗布包得那麼厚,當然看不見囉!」但是隨著日子過去,雙眼依然沒有起色,他知道再也無法看到這個花花世界了。在漆黑的世界中,蘇建銘冷靜地思考自己的一生,就像《西藏生死書》的一個比喻──大多數的人在沙灘上建立生命的城堡,回顧二十幾年來,並未花太多時間去了解自己的城堡是用什麼作地基,從求學、工作乃至建立家庭,好像理所當然,當要再重建一座沒有視覺的城堡時,才發覺除了物質與感官的五彩裝潢外,少了一些心靈地磚。而這時候,高考即將分發,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來電詢問分發意願?蘇建銘無奈亦無心思的告以「隨便」,後來因未完成報到,被以「無故不報到」而取消了資格;至此,醫師夢碎、未來茫然,多年建構的快樂城堡,如沙堆般坍塌。

  陰暗幽谷中的親情與師恩

  出院前夕,正當嚴冬寒流來襲,一位長輩開車送他回家過年,車上播放「阿彌陀佛」錄音帶,當時並不知那是佛教很珍貴的祝福,只想是告別式的場合常聽到的音樂,腦中浮現親戚朋友憂戚的情景──黑暗與死亡的感覺籠罩四周,蘇建銘的心情更是沉到了谷底。幸而,家人始終全力的關懷和支持,小妹儘量找時間幫他念書,父親則協助他學習點字注音符號,其他的弟弟、妹妹和姑媽一有空就回家,只要他有需求,就設法辦到,姑丈還一口答應要接送乃至於協助他做事。

  有一次,母親幫忙他按壓頸後的穴道,蘇建銘覺察到媽媽的啜泣聲,原來她看到牆壁上的畢業學士照,媽媽說:「相片裡,你的眼睛是那麼的大而且炯炯有神。」他安慰媽媽說:「還好那片鋼板撞擊到眼睛的高度,如果稍高或稍低一點,無論是削到腦袋還是插進喉嚨,都沒機會讓媽媽按摩了。」雖然家人的團結與向心力讓蘇建銘滿懷溫暖與保護,但自己的未來,還是要自己去面對的。

  蘇建銘開始接觸佛學及各種心靈成長團體,八十年底,當時的女朋友接送他到福智文教基金會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得以遇見生命中的心靈導師──日常老法師。老法師很關懷他,還問他:「有沒有讀過《海倫凱勒傳》,要讀讀看啊!」對於未來,蘇建銘常東想西想,也常請問老法師,未來要走甚麼樣的路?學中醫好不好……老法師要他自己抉擇,並且告訴他:「你要想清楚,不要半年後又妄想喔。」老法師常會勉勵他,希望他能多關心盲人:「盲人都很可憐,如果你願意,就去帶一個盲人廣論研討班,也許你後半生都為這個而忙,可是等你臨終時,會覺得這一生都沒有白費,做得很有意義。」

  那時,因為高考被取消資格,基金會的一位學長鼓勵他要向相關單位上訴恢復分發資格,由於當時的環境,還沒有醫院能夠接受盲人當醫生,蘇建銘覺得不如專心學佛,先充實自己,沒想到很多法師不斷鼓勵他:「你不一樣啊,你是師父叫你去做的,想想看,如果你能夠讓盲人接觸清淨的教法,讓心靈無限的光明,你的福報會有多大?」「師父的悲心,一定會攝受盲人,那時就靠你啦!」就是這樣一次次的鼓勵與推動,蘇建銘終於聽從師長的教誨,決定重建生命格局,將自己所體悟到的心靈力量去幫助更多人;在廣泛請教眾人意見並與幾位盲友商談後,蘇建銘體悟到,光是談佛法有多好,別人是不會聽的,他們都會先問你,現在做甚麼工作?如何自主生活?想要幫助別人,一定自己先要有生活的能力。

  重新出發 開展心靈力量

  第一步,就是要有獨立行動力,於是到新莊參加台灣盲人重建院所舉辦的定向及日常生活訓練,學習自己走路、搭各種交通工具,乃至煮東西吃和洗衣服。雖然有時仍會因沮喪而抱怨,父親就會以嘲笑式的口吻來鼓勵他:「有人(海倫凱勒)生下來一歲多就看不見也聽不見了,還能念到哈佛大學;但目前有一位已經是醫學院畢業了,卻蹲在家裡嘆氣!」

  有些盲人朋友希望他能運用失明前曾有的醫師背景,來提升盲人的按摩水準;也有人建議他在明眼社會好好發展,讓社會大眾能夠接納盲人發展多元的潛力與興趣……想到日常老法師很著重生命教育,蘇建銘決定報考特殊教育研究所,希望將來更有條件去和盲人結緣,就有機會去幫他們。這同時,蘇建銘也向相關單位訴願,積極爭取恢復高考分發資格,就在意外地考上兩所研究所後,高考分發也有了佳音。肩負著提升盲人心靈的重大使命,蘇建銘選擇精神科醫師的工作,於是,先到高雄的婦幼醫院擔任醫療諮詢,一年後商調至台北市立療養院,同時每週搭機到高雄,修完兩年碩士班課程。

  至此,蘇建銘已然走出特殊教育與心靈探索兩條路,並將日常老法師的教誡作為工作的核心指標。

  助人人助 心靈之路多善友

  剛到市立療養院,直接接觸病患的機會並不多,主要是當觀察者與學習精神醫學的知識,由於同事熱心幫忙,還有陳大申醫師與湯華盛主任及胡院長的支持,也在病患的主動要求下,蘇建銘開始將所學到的精神醫學用於診斷與治療,包括開藥下處方等等;尤其是楊連謙醫師,一路上總是不斷地給予支持與指導,並主動提供機會讓蘇建銘在其主持的家庭治療門診中,治療個案及其家人。在個案、團體以及家庭治療一段時間後,漸漸地,病人與家屬從懷疑、接納到信任,因為是台灣唯一的盲人醫師,也發生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讓蘇建銘印象深刻的,曾有一位「叛逆的帥哥」,當蘇建銘初次介紹自己時,他不客氣地問:「瞎子也能當醫生嗎?」蘇建銘平靜又自信地說:「這個答案很顯然是肯定的,因為事實就擺在你的眼前。」另外一位是精神病友,堅持要掛他的診,而且一再表明之所以要來找他的理由是:「因為我覺得我是世上最痛苦的人了,如今似乎發現了還有一位比我更痛苦的人,所以一定要來看你。」

  也有病友說,像蘇醫師這樣子都可以學得這麼好,那我們更應該見賢思齊。在團體治療時,有位先生說出對蘇醫師的感謝,他的妻子原來是做程式設計,因為後天失明就醫,受到蘇醫師的鼓舞,決定重新學習盲用電腦,利用自己的專長,去幫助想學電腦的視障者,讓原本陰霾的家庭又重現陽光。

  蘇建銘會利用自身的障礙,主動請病患或家屬幫忙,或讓病友自發性地幫他開門、拿拐杖等等,就病者而言,能夠轉換角色助人,對他們的心理是很有助益的。有一次拄著手杖走到病房,因為沒穿醫師服,有位女病友很快跑過來,握著他的手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傷害你,我會保護你,你要去哪裡我都可以帶你去。」還有一位病友,更是貼心地說:「蘇醫師,你需不需要導盲犬……那不然我來當你的導盲犬好了!」

  另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天,總醫師帶著一群實習醫師參觀病房,蘇建銘正好走到病房大門邊,就停住讓他們進來;第二天,負責介紹病房的醫師告訴他,那群實習醫師參觀後,提了一個問題:「你們這裡有沒有病人冒充醫師?」「為何這樣問?」「因為進門時,看到有位穿醫師服,帶墨鏡、拿手杖的人站在大門旁邊。」蘇醫師莞爾一笑,不以為忤。

  心靈導師 無限感恩

  這幾年來,蘇建銘常常有機會到各機關學校去現身說法,或是接受媒體採訪,最常被問到:「當你剛車禍時,有沒有想過要自殺?」他的回答總是:「沒有,因為我是個很怕死的人。」其實當時的想法是──以後我要怎麼活?他也會告訴聽眾,最黑暗的危機時刻,很可能就是黎明與轉機,就像海倫.凱勒所說的:「機會總是哭喪著臉來的。」

  而蘇建銘也漸漸體會到,在廣泛的大眾事業中,可以有各種不同角色去利益別人,當初日常老法師要他重新走入社會,就是希望能利用所學,去幫助更多的人。他非常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工作和環境,可以學很多東西,又可以幫助別人,因為自己生命有轉折,可以現身說法去幫助別人生命重建,甚至為盲人爭取權利,本來政府有個行政命令──視障人士當公務員的限制是視力要○.一以上,包括了殘障特考的資格與分發。大約三、四年前,考選部舉辦公聽會,請他和兩位視障朋友到場說明後,將殘障特考的所有報考與分發的限制取消了(除了航空及海關等特殊體位的工作外)。這也是蘇建銘堅持自己要先走出一條路來,才有力量去爭取,取消一些對視障者的限制,至少盲人可以當醫師,有希望就會去努力。而在父親和妹妹眼裡看來,蘇建銘現在的快樂與充實,絕不是以前所能比擬的。

  除了醫療工作,他最常參加福智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各種活動,包括心靈成長課程、帶領小朋友讀經、參加讚頌合唱、臨終關懷義工;還有應邀做生命教育或視障教育相關的演講與研討,或是自身生命故事的現身說法等,總是希望能夠為社會貢獻心力,以回報恩師的教誨。有一次應邀回母校演講,蒙獲推薦為高雄醫學院傑出校友,並獲頒九十二年「社會人類文化貢獻傑出獎」,還有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的「全球熱愛生命獎」。其實讓蘇建銘最欣慰的,不是幾座獎牌或感動的掌聲,而是幫助周圍的人和視障朋友接觸心靈的力量,一步步走出康莊大道。

  《易經》上的「否極泰來」,發生在蘇建銘的生命故事中,當跌落人生的陰暗谷底,卻因此值遇生命中的心靈導師,還有不斷出現的善友扶助,得以突破生命格局,用心靈地磚建立一座光明、堅固的快樂城堡。每當有人感謝他是生命中的貴人時,蘇建銘知道自己蒙受貴人的相助更多,而生命的目標需要師長的引導,不管未來的命運如何,相信它都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