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的天堂──有機菱角田

台北 秋菱


  翠綠的菱角田中,水雉凌空飛起,黑色的身影,白色的羽翼,恍如凌波仙子,優美的姿態令人著迷。近年來水質污染加劇,菱角田大幅轉為建地,水雉的數量驟減。台南縣的水雉原先只有五十隻左右,但在溼地保護聯盟莊秘書長等人的努力下,跟台糖租了十五甲地,從事復育工作,到現在已經有兩百多隻了。

  凌波仙子 另覓家園

  高鐵通車後,穿越水雉棲息地的核心,溼保聯盟擔心會影響水雉的生態,於是積極地想另覓一塊溼地。但在台灣要找這樣的溼地談何容易呢?所以他們希望能跟慈心基金會合作,種植有機菱角,也許可以讓有機農業跟生態保護同時並存。可是去哪裡找真正有理念的人來種菱角呢?幾經波折,最後找到了農友李价斌。

  種植一般菱角已有七年經驗的李价斌,這天,他帶著慈心義工張建華來到台南官田鄉,尋覓適合種植有機菱角的田地。一行人來到田邊一看,空氣中瀰漫著魚屍味,完全沒有想像中的蟲鳴鳥叫、鳥語花香的有機景致。原來,當地最重要的產業不是菱角而是養殖業,這塊地的四周都是魚塭,沒有鄰田污染之虞,李价斌認為這裡比較適合種菱角。

  恢復大地 鼎力支持

  之後,透過台南農業改良場的推薦,找到輔導農友的謝明憲老師。謝明憲雖然輔導農友,卻不懂菱角的栽培過程,但是,當他了解這是慈心基金會要協助的案子,他說:「你們團體我非常了解,我一定會幫忙你們。」後來張建華傳了一份計畫書給謝明憲,簡單地描述基金會不是以經濟為考量,而是希望為大地留下一分元氣。一周後,他的回覆是:「種有機菱角,我一點把握都沒有,但是已把計畫書拿給台南農業改良場的黃山內場長,黃場長責令三個單位一起彙整,說明這個計畫一定支持到底,也邀請我們去看看未來的計畫應該如何推動。」原本找不到專家,出乎意料的現在居然有三個研究室要幫基金會一起指導這位農友。

  出發前一晚,張建華想到:「我只考慮到慈心事業要怎麼做,怎麼去找更多的資源來幫助我們,卻很少想到怎麼去幫助別人。」那一天晚上他很認真地祈求,專業的部分希望改良場能夠幫助;就無限生命的提升,希望有能力去幫助別人。

  面對挑戰 個別指導

  那天,大家溝通了很久,三個專家都皺著眉頭,因為有機菱角的困難度比想像中的更高。菱角是水生植物,若是得了炭疽病,並非把整顆植株拿掉就好,而是整片水域有可能在短短幾天之內感染,全軍覆沒,以前噴農藥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三位專家一直覺得技術方面很困難,但是他們卻很想要研究,雖然有機種植一點把握都沒有,但是大家這麼有心,他們就支持到底。

  黃山內場長一直勉勵這幾位專家,他說:「這個專案很難,如果挑戰成功的話,其他的農友可以起而效尤,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後來,這幾位專家開車直驅李价斌的農場,幫他做免費的檢測,還有技術上的指導。

  有一次,李价斌打電話告訴張建華,他要去台南農改場上課。因為三位專家跟他溝通過之後,發現他對有機栽培的觀念了解很少,有機農業並非只是不施化肥與不噴農藥而已,最重要的是從土壤肥料開始管理。那些專家希望能夠個別指導他,張建華覺得有點過意不去,於是找了義工魏文道一起陪讀,結果那幾位專家對三個人上了一個下午的課。

  抓住因緣 分享理念

  有一次,張建華來到李价斌的田地,看到田邊的池塘四周長滿了雜草,那是鄰居廢棄的魚塭,李介斌說:「我已經跟鄰居講好了,將來會放養一些草魚、鯉魚。」農友對有機的概念仍有一些距離,於是張建華趕緊抓住機會問他:「這邊如果種有機菱角,縣政府會怎麼支持你們?」他說:「只要是種菱角,不管是不是有機,只要水雉來這邊築巢,他們就會往上通報,縣政府的農業局常常會用望眼鏡來觀察,如果確定這一窩孵出幾隻小鳥,就會補助若干金額,這樣叫復育成功。」

  張建華抓住機會說:「技術方面由改良場的專家來指導,而我們現在是以保育水雉的名義來跟消費者宣導,希望保育的專案能夠成功。水雉跟台北赤蛙一樣,同屬於保育類二級的珍貴稀有野生動物。但是真正的保育,應該不是針對那些瀕臨絕種的才要保育,哪怕牠只是一隻不值錢的小蚯蚓、小蜻蜓,都值得保育。你的田裡有青蛙,牠也有生命,牠也希望有一塊有機田可以活下來。」他點點頭。真正的有機農業不是自家種有機就好,田埂上也是禁止使用老鼠藥,不是為了保護水雉,而把其他生物例如老鼠、蚯蚓、蜻蜓、昆蟲都殺光了。

  張建華再問:「你為什麼願意這樣堅持下去?」李价斌回答:「我家世代務農,種了十四公頃的水稻,每年到處幫人家代耕,到處噴農藥。」農友也在思考:農業就只有這樣而已嗎?如果能夠走出一條路那也是不錯的。

  轉機事業 困難不斷

  在張建華的介紹下,李价斌參加今年八月基金會舉辦的企業營,他在營隊中看到種植有機蓮花救赤蛙的阿石伯,想到阿石伯說:「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我既然答應了人家要耕種有機,就要做到。」阿石伯已經八十多歲了才開始有機耕種,而自己才三十歲還很年輕,難道要等到一把年紀了才開始耕作有機嗎?當然不!深受感動的李价斌,當下決定自己要開始耕作有機菱角,展開不一樣的人生。

  菱角是一年生的水中植物,適合栽種於溫帶氣候的溼地中,水深至少要六十公分左右,讓根部往下吸收養分,葉柄中間空隙充滿了空氣,支撐菱角葉片浮在水面上。李价斌在四月種下菱角幼苗,剛開始種植最大的困擾是螟蛾的抑制,若將水田放乾來防治螟蛾,則不利菱角的生長,拿捏之間讓他困擾不已。沒想到接踵而來的挑戰這才開始,還有讓他更頭疼的是綱毛藻,牠是依附在水草的生物,若拔去水草,綱毛藻反而愈多,於是他試著在水中撒下米糠,增加水中的氮素,綱毛藻吸收水中的氮素後果真減少許多,卻造成水草的養分過多,生長茂盛,怎麼辦呢?聽說放養吳郭魚及草魚的幼苗來防治綱毛藻及水草很有效,他姑且一試,殊不知,魚兒吃完藻類及水草後,仍不飽足,對著菱角大快朵頤,而他面對著一片的菱角田卻是欲哭無淚。

  至於福壽螺,都是在夜間產卵,抓福壽螺的卵變成他每天晚上十點至十二點的夜間功課。雖然困難不斷,而總有一群人不時地關懷他,還有一群專家可以討教,想想自己還是很幸運啊!於是,他試著將六分地畫出幾個區塊,每一區塊放置不同數量的魚苗,希望能夠找到最佳的生態平衡點。

  護溼地救水雉 善的循環

  十月採收菱角之後,他計畫與有機水稻輪作。土壤中豐富的有機質,不僅可以減少有機肥的使用,還可減少病蟲害。第一批的有機菱角六分地大約採收了一百三十公斤,相較於以往慣行農法約三千公斤,相差實在太大了!雖然收成不好,卻感到欣慰,因為在克服困難當中,自己學習到了寶貴的經驗與常識。

  李价斌不問收成,只問自己做得對不對,對的事去做,就對了,若是計較別人的閒言閒語,這樣壓力太大了。以往,鄰人常笑他傻,他也只能一笑置之。十月初,強烈颱風柯羅莎過境,造成農作物很大的損失,而他因為想要避開菱角與水稻的同時播種與成熟後的同時採收,於是將插秧的工作延後三周,結果颱風來襲,他的稻穀還沒抽穗,幸運地閃過強風肆虐,損失不大,十一月底就可以收割了。他感恩地說:「或許是老天爺補償我的吧!」颱風過後,鄰人損失不輕,現在沒有人會笑他傻了。

  張建華很欣慰能陪著李价斌走這一段轉機的路,李价斌也很高興一路上有人相扶持,他期勉自己要好好做下去,不負眾望。現在水雉常在他的田間出沒,最多時還出現七隻呢!買菱角護溼地,搶救水雉,像這樣善的循環的故事,正一幕幕地在這美麗之島上,不斷地上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