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人生─觀功念恩在金門
兩個月無雨的金門喜降甘霖,也為金門農工舉辦的「金門地區教師生命成長教育研習一日營」會場及時灑淨。雖然氣溫陡降,雷雨不斷,仍有五十餘位金門農工的教職員與幼教、國小、國中和高中教師熱情赴約。遠從台北一早搭機前來,卻被大雨延誤的幾位福智教師聯誼會的老師也在隨後趕到,順利加入課程,帶動分享教學苦樂與經驗。 金門農工陳永芳校長首先致詞,他非常希望能將生命教育的概念引入校園,激發生命的光輝,所以積極邀請福智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這場研習會,期望做為當地推動生命教育的美好開端。 以戲會友相見歡 上午的課程以一齣「疲憊的美惠老師」開場。劇中的學生上課不專心,還用髒話頂嘴,把老師氣到生病住院…… 主角「美惠老師」由金門金城幼稚園的林如蘭老師擔綱演出,讓她在戲裡面氣到住院的六位頭痛學生,都是金門科技學院企業管理系一年級的同學。他們因為導師郭岑伊教授的邀約,二話不說,一口答應,總共只排演兩次,就勇敢上場了。他們說,參與這次演出之後,感受到老師的努力與辛苦,以後要對老師更好一點。 真性情的孩子 金門學風純樸,原本有人擔心參加的老師們可能會覺得這齣戲的劇情太誇張,沒想到很多老師都是心有戚戚焉。任教於當地的林老師看了這場戲劇,感覺演出內容很寫實。因為她帶的班級,學生成績不太好,有的還會吃檳榔、抽菸、喝酒。 剛開始,她看到這群學生,會緊張到發抖,和學生講話,才講一句,頂嘴的聲浪就此起彼落響起。屢次失敗後,決定用溫和態度和學生互動,一個個私下約談,終於看到學生的眼神,從兇惡漸漸柔軟,開始會跟老師輕鬆地聊天,最後變成朋友。 但也不是就此天下太平,有一天早上她就打了好幾通電話找學生來上課,中午幫學生辦休學,下午又有學生打破玻璃……每天都很驚險的過日子。不過,她也看到學生是真性情,只是不想被學校約束,本質是非常純樸的。 金門農工校長秘書林學金先生幽默地說:「金門很多大老闆都是本校畢業的,成績愈糟糕,說不定將來成就愈大,請老師不要氣餒。比如說,很多學生不會英文字母,我就每天教他們兩個英文單字,第二天就考那兩個字,學生只要有來考就給一百分,三年畢業,二十六個英文字大小寫都會了,也是很成功啊!」 和諧人際關係 李主任說,看別人功德,心情馬上不一樣,常常對人觀功念恩,首先得到好處是自己,而且較容易看到事情的完整性和真相。人際關係可以是惡性循環,也可以是良性循環,當雙方對立時,如果一方願意改變,整個對立狀態會鬆動,先看到別人的優點,彼此是雙贏。 觀功念恩要常常練習,先從最親近的父母開始,推廣到學校師長、社會大眾,最難的是對仇人或敵手。李主任平實感性地講說,台下老師也以笑聲回應,一顆顆珍貴的觀功念恩種子,輕巧地送到學員心中。 接下來是林翠玉老師分享在台北華江高中實踐生命教育的經驗,她從掃廁所開始,到全校推動使用環保筷、環保清潔濟劑,及惜福愛物二手貨義賣等活動;並且藉由觀功念恩,化解和同儕嫌隙的成功經驗……娓娓道來,讓現場學員頻頻點頭。 中午用餐時刻,幾位老師特別和李主任分享上午的課程受用,老師也交換實踐觀功念恩的共同經驗─通常是對境第一念就破功了,但還好第二念很快能夠拉回來。所以大家回應李主任的話─觀功念恩就是要不斷地練習再練習。 融入班級經營 下午的課程由三位老師分享生命教育融入班級經營之實務經驗,並舉了很多學生因為生命教育而轉變的真實故事,學員聽得趣味盎然。 桃園農工的王麗雅老師透由讀書會經營班級,「觀功念恩單」的作業變成認識學生及培養同學情誼的最佳橋樑,其中充滿學生的成長與希望。 台北海山國中涂美玫老師從「很想退休」的不快樂老師,體悟到教學生要從以身作則開始,轉變了為師之道。她並且發揮創意,用惜福樹、感恩樹布置教室,讓學生每天把觀功念恩的心情寫在一片片的葉子,貼在樹枝上,感恩與惜福樹日漸茁壯長大,學期結束,果見教室一片綠蔭盎然。 將生命教育融入英文課,經驗豐富的台北明倫高中張凱莉老師,隨時用觀功念恩找出學生優點,藉由英文歌唱及話劇比賽,激發孩子的潛能,參與過程中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凱莉老師說:「我謹守觀功念恩、遇難不退的原則,因為這一切都值得!」 相約在未來 有學員問翠玉老師:「為何教書這麼忙,你們還願意推動生命教育?」翠玉閃著慧黠的眼神回答:「因為我們背後有一個佛學讀書會─廣論研討班!」 學員馬上點頭說:「喔!我就知道,一定有東西在背後支撐著。」 也有學員問美玫老師:「為什麼你們做得這麼歡喜?」「因為我們有一個好團隊,即便做錯了,都有人包容;世間沒有人教我們用這種眼光看同伴,還好我們遇到一位好老師─日常法師,教我們對同行觀功念恩!」 一天的課程在教師營影片播放中結束,陳校長臨別一再叮囑,希望所學的課程,能夠重新燃起各位老師的教育熱忱。為了讓熱忱一直燃燒下去,鼓勵大家報名參加基金會明年舉辦的教師營,他將提供來回機票,並且成立一個生命教育研討教室,做為教師營回來的老師繼續學習成長的據點。 快樂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一天緊湊豐富的課程在濛濛細雨中畫下句點,大家滿懷著感動與歡喜,相約在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