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隱山林中的精靈──歡喜圓有機茶園

台北 木捷


  南投縣鹿谷鄉是台灣茶葉重要的產區,中、南部各個山區的茶葉,在鹿谷鄉皆有銷售。誘人的好價錢,何不大量生產?因而,農友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來耕作,增加產量及收益,長期下來土壤逐漸酸化……

  立冬後的早晨,我們一行人來到鹿谷茶區,卻沒見到多少茶園。原來,茶農年紀老化、年輕人經營茶商居多、專業代工取代製茶所的工作,失去健康的土地,怎能種出高品質的好茶?種種原因促成茶園往高山或他處遷移。昔日茶鄉風華,何日再現?

  善用特色 平地依然有好茶

  遠眺緩坡上一層層的茶叢,呈現半圓弧的梯田,來自橫山溪清澈的水源,溪哥優游其間,茶園得天獨厚地擁有山水美景,做為天然的屏障,這是位在鹿谷鄉的「歡喜圓茶園」。主人葉峻呈除了種茶,也經常到各地製茶,足跡遍及中南部的茶區,梨山、阿里山、杉林溪幾乎都有他的作品,「製茶才是我的主業。」十六歲開始學製茶的葉峻呈,對茶葉有著濃厚的興趣及豐富的理解力,他覺得做茶沒有固定的模式,就是依茶菁的條件,做出最適合的茶。

  一般人以為中南部的消費者喜歡重發酵的茶,葉峻呈發現,近年來有逐漸改變的趨勢,尤其年輕人喜愛輕發酵的茶,所以他也開始慢慢調整產品。其實,台灣山區海拔的差距懸殊,消費者可以享受到不同特色的茶。「中低海拔的茶葉,不輸高山茶,平地茶就做平地茶的特色,不需要去學高山茶,只要發展當地特色的茶就好了。」這是他從做茶中的真實領會。

  葉峻呈的茶廠主要為茶農代工。若是做有機茶則須特別謹慎,恰巧他的連襟為「遊山茶坊」的主人,有一條生產線專做有機茶。為了避免交叉汙染,他特別向連襟商借茶廠。

  常有人問:「慣行農法種出的茶,第一泡沖掉可以減低農藥嗎?」他笑說:「不可能!」做茶經驗豐富的他說明:「晚上茶葉殺青的時候,溫度高達 300℃,白天整型時溫度至少還有 180℃ 200℃,農藥已經很穩定的在茶葉中。用 100℃的開水沖泡,農藥怎能揮發?」在鹿谷,一條街有六家農藥行,卻不見得有超市,買農藥比買飲料還要簡單。

  無情地荒 有情耕種有機茶

  因為九二一大地震,中部地區很多茶園都遭受破壞,鹿谷茶區也無法倖免。山崩之後,許多茶園任其荒蕪,即使少數倖存的茶園力挽狂瀾,茶葉銷售也大受影響。大約經過七、八年之後,葉峻呈不忍祖先留下的土地荒廢,加上土壤經過長時的休養生息適合耕種,就在一因緣下,他嘗試耕種有機茶。

  「這是祖先留下的土地,耕種有機茶,不是為了賺錢,只是不要讓土地荒廢。」初期有機耕作,茶園的開銷就像一個錢坑,靠他出去做茶賺錢回來貼補。「請工人除草、施放有機肥,都很燒錢耶!」

  葉峻呈研究過「中國茶經」一書,其中介紹中國人發現茶的歷程。茶樹,原本是生長在原始森林中的樹木,被高大的喬木遮蔽,生長速度慢;而今茶園要求高產能,為了增加種植面積,砍伐樹林,矮化茶樹以利採收,加上長期曝曬的結果,影響品質。他著手讓茶樹回到原始生長的環境,讓生命自然找到自己的出口。

  熱愛大自然的葉峻呈刻意營造茶園的微氣候,他在茶園大量植樹,包括了櫻花、樟樹、扁柏、羅漢松、五葉松、桂花、原生種的台灣土肉桂、台灣黑松等,每一區的樹齡都不一樣。種樹不僅可以調整茶園的溫度,相對溼度也提高了。他向原住民購買五葉松及桂花的種子,從幼苗開始培育,「我喜歡種樹,可以當綠籬保護茶園,若有機茶種得成功,也可以開發桂花烏龍茶。」當桂花飄香滿園時,也為開發茶葉新品而嶄露生機。

  二○○九年莫拉克颱風侵襲,山區的土石流一直流到葉峻呈的茶園,損失不到一分地。鄰近的翠峰,洶湧的水勢如刀鑿山壁一般,山崩淹沒約二、三甲地,損失慘重。有機耕種雖然「燒錢」,但是大地也會給予「回饋」。

  「現在的氣溫,跟我小時候的落差很大。」現在,除非遇到鋒面,才會急速降溫。大約三十年前,最熱大約 25℃ 28 ℃,現在則高達 36℃ 37℃,因為受不了酷熱,除草工人已經不容易請到了,茶山勞力嚴重不足。自從種樹後,氣溫開始微幅降低,溼度比較平衡,種樹不僅好處多,浸浴在樹林中的茶園,還可滌除一身的塵慮。

  「有機茶不好種,蟲吃剩的,人才吃。」其實,蟲會為自己找出路。在有機的種植過程中,他發覺茶樹本身可以產生抗體,我們沒有辦法幫它調整。第一年種植的時候,因為土壤貧瘠、生態不平衡,加上連續下了兩個月的雨,茶樹幾乎全軍覆沒。第二年,地力逐漸改善,茶樹尚有六成的存活率。二○○九年是第三年,地力漸漸恢復,可採收七、八成了,逐年不斷地進步,甚至有些茶葉還很漂亮呢!

  自然教室 傾聽大地的聲音

  循著迤邐的道路來到茶園,一路上秋蟬鳴唱、彩蝶起舞。雖然節氣已過立冬,天氣依然燠熱,大夥竟然穿著短袖,茶樹依然還在萌芽,「今年會有一點冬片。」原來,因全球暖化的因素,造成氣候模式驟變,出現冬片並非好現象。

  層層樹木圍繞著茶園,形成完整的防護措施,第一層綠籬是在最裡面、生長較慢、比較高的桂花,第二層是五葉松,第三層是生長較快的土肉桂。雖然他的鄰田依然荒廢著,「預先做好隔離帶,總是比較安心吧!」

  茶園的土壤看起來很乾燥,這是怎麼一回事?葉峻呈慎重地說明耕種方式:「我不喜歡常澆水,就是要深耕。」當土壤乾燥的時候,茶樹的根會往土壤深處找水源;所以,只要一口渴就給水喝,茶樹在表土就能吸到水,久而久之就會偷懶,以後遇到旱季,茶樹就容易陣亡了。他採取誘根的方式,提高茶樹的存活率,茶樹也會自力救濟來保存性命。這兒曾經兩個月沒下雨,他的茶樹都安然地熬過來了。

  我們一邊走著,一邊欣賞沿路的山茶花,葉峻呈驕傲地說:「我有一棵台灣原生種的茶花,我不喜歡外來種,太霸氣了。」就好像蔓澤蘭,經過兩季的滋養,就可淹沒整個茶園。對於除不死的蔓澤蘭,他有一招妙方,「只除蔓澤蘭,不除草,讓它沒有生長的空間。」他保留高密度原生種的草,不除草只是將草矮化而已,如此一來,蔓澤蘭就無立足之地。不讓外來種入侵,也是保護土地的方法。

  每逢雨季,緩坡上方流下來的雨水,造成有一區塊的土壤比較濕潤,不適合種茶。葉峻呈巧妙地運用此地勢,規畫了生態池,池中四季綻放著香遠溢清的香水蓮。他望著池邊親自鋪蓋的小土窩說:「這是青蛙的工寮,夏天可以避暑,冬天可以冬眠,也可躲避老鷹的攻擊。」岸上有虎皮蛙、莫式樹蛙,池中有大肚魚、泥鰍、蓋斑鬥魚,生態池畔生機盎然。他興奮地說:「我復育原生種的蓋斑鬥魚,已經成功了!」鳥兒上日班,青蛙上大夜班,從早到晚都有「義工」輪番上陣幫忙吃蟲。

  踩在鋪滿薏仁殼的土地,鬆軟地自然地陷下去,不容易行走呢!草相豐富的茶園,也出現了闊葉的雜草,表示肥分不錯。茶園邊的苗圃,有一直徑大約一呎的「老茶頭」,這是日本人種植的茶樹,因為「老茶頭」見證了茶樹曾是喬木的風采,葉峻呈特別將它保留下來。來到茶園的一隅,他意興飛揚地指著用心培育的樹苗,「這是我的金庫。」耐心地等待樹苗長大,將來再移植到茶園。一般來說,茶樹是用溫室扦插的方式栽種,現在,他正在實驗,茶苗是否能在露天的環境中生存,野化的茶樹若能存活下來,生命力一定更為堅強。
  
  山林呼喚 茶園築夢願成真

  葉峻呈從一片殘破的荒地開始經營茶園,雖然辛勞,有機耕種的快樂卻盈滿心間。回想初做有機時,朋友專程開車來笑他:「種這個沒用啦!農藥、化肥撒一撒比較快啦!」有些早晨運動的朋友,經過茶園還嘲笑他:「在茶園種花給人家看,有土地不知拿來種菜,至少還可以吃。」家人看他種有機,好似在燒錢,都懶得理他,「我算是鹿谷的瘋子。」有機栽種賺得了健康、光復了大地、饒益山川萬物,是誰比較聰明呢?

  以往,慣行的茶葉為了降低成本而量產,幾千斤的茶葉堆積如山,讓他不屑一顧。現在,他舉杯邀客人「喝下這一杯量少、手採的有機茶。」他泛紅著眼訴說著,讓人感動的茶,葉葉皆辛苦。即使辛苦也要堅持有機耕種、人工採茶,這樣才有好品質的茶。

  山林的呼喚,常在他耳畔響起,「我有個夢想,要把樹種得很漂亮。」樹,讓葉峻呈回到大自然的懷抱,種植在天地與山林之間,成為茶園的血脈,他期待未來的茶園穿插在蓊蓊鬱鬱的林間與山林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