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畔的分享

台北 華昕


  中秋佳節,好友慣例帶著她的一雙寶貝女兒來我家共賞明月。多年來的交情,這對分別是小一、小三學童的姊妹花,一進門就衝進了女兒的房間。就讀大三的獨生女兒,從小沒伴,很是喜歡這兩個娃兒,即便相差了十二歲,也很樂得陪她們畫畫、看卡通、說故事……因此,自然成了這對姊妹花的玩伴,卻也無奈地成了她們「爭寵」的對象。

  「爭寵」是一種很微妙的姊妹情結吧!即使剛開始只是一廂情願,最後也會成為一種「共鳴」。在大人的眼裡,美麗的姊姊、可愛的妹妹各有千秋、無分軒輊,但已習於成為焦點的姊姊,大概還不能接受因為妹妹的到來,而被分走了部分的光彩,於是和妹妹在一塊時,聰明的她總會想方設法要博得掌聲,正值模仿年齡、憨直的妹妹便有樣學樣地跟進。

  關懷抱怨 迥異心思

  衝進女兒房間的兩姊妹,這回爭鋒的「招數」是講悄悄話。姊姊先湊近女兒耳邊叨叨絮絮,妹妹看到了也跟著耍寶,在女兒的另一隻耳朵旁煞有其事地氣聲氣語,並學樣不時與姊姊眼神交會。我們小時候不也玩著這種「猜心」遊戲嗎──故意言不及義咬耳朵,讓第三者起疑難受:「他是不是在說我壞話?」我覺得好笑:唉,小把戲千古不變。

  不料,好友打道回府後,這個我不以為然的動作,竟讓女兒感慨良多:「她們的『分享』,給了我天差地別的感受!」原來,姊妹倆的「秘密」是這樣的──姊姊故意耳提面命地告狀:「我們班的×××很討人厭,所以女生都聯合起來不跟她說話;(轉頭對妹妹)走開啦,不給妳聽!」「好學」的妹妹自然要比劃一番,但不諳「遊戲規則」的她卻耳鬢廝磨地關懷:「姊姊昨天在餵『球球』(寵物鼠)的時候,一不小心,手被咬流血了,好可憐哦,妳要秀秀(安慰)她喔!」

  其實,姊姊根本沒有壞心眼,只是想透過咬耳朵的遊戲占個上風。而不甘示弱的妹妹,因為不按牌理出牌,竟帶來煥然溫馨、迥異往常爭吵哭鬧的結局──女兒瞧見姊姊手上的包紮,順勢關懷,並讓她知道是妹妹心疼的提醒;姊姊在短暫錯愕之後,滔滔訴說被寵物鼠咬傷的驚險過程,接著拉起妹妹的手,「相親相愛」地玩起來了。

  影響他人 型塑自己

  我驚喜於女兒用「分享」來形容這對姊妹花的耳語,不論歡喜不歡喜的內涵。對「分享」,我們常不自主地侷限在「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好吃的私房菜、好玩的旅遊景點、高檔便宜貨的買處、美麗秘方、頑疾偏方……除了這種有明確對象、「好康道相報」的分享,還有一種將「好朋友」擴及「有緣人」的分享,像是來自默默行動、多些心思付出的一方潔淨空間、花樹扶疏庭園、好書舊衣捐贈……讓感受到的人不禁想說聲:「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不管對象是否明確,就像大自然界中花朵之於蝶蜂,不望回報的當下,施與受雙方因分享而互利喜悅。

  其實,除了喜孜孜、笑盈盈,希望對方快樂、幸福的有形分享,還有許多無形的分享,如同這對小姊妹花的耳畔呢喃。它可以是無私的散發:一抹微笑、一句讚美、善意眼神、成功經驗、溫馨關懷;相對的,它也可以是「不藏私」的感染:憂悲苦惱、冷漠神情、鄙夷眼光、喋喋抱怨,甚或言不及義。這種不經意不自覺透露的心情、脫口而出的慣性話語,讓人或如沐春風或不寒而慄,可以成為良善互動,也可以釀成惡性循環,長此以往,不僅影響他人,也型塑自己。

  陽光還是陰暗?歡樂還是愁歎?我們隨時隨地都在與人分享──腦海裡、胸懷裡充塞蓄積的內涵的自然化現。親愛的,注意到了嗎?我們都在跟別人「分享」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