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璣集

編輯室整理

摘自日常師父開示

廣論錄音帶第十四卷

 

所依善知識之相(一)

 

 

最終目標 引入佛道

  佛說不同的法,這不同的法是依不同的根性而說的,所以有各各乘,人天、聲聞、緣覺……等等,引導不同的人,自然要用不同的方法。

  善知識就是要對三士道,人天乘、聲聞乘、菩薩乘都能夠漸次引導,而最後都能引入大乘佛道,所以他能夠普遍接引一切眾生,他具有最善巧的方便,從最得力的地方引我們上來,最終目標是引入佛道。



裡外配合 圓滿無缺

  修學佛法是為了調伏自己。調伏稱為「尸羅」或「戒」,學戒要依靠善知識。善知識教我們衣服怎麼穿、法器怎麼打,這些固然重要,但絕不僅止於此,還需得到裡邊的戒體及精髓,如此才能裡外配合。

  譬如唱誦,如得到戒體內涵,聲音自然與法界相應,反之,僅重視音調,則越走越遠,反形成修學的障礙。

 

認識總體 辨清次第

  學習大乘教法一定要了解其道統的整體,辨清其次第,循此步步上去。如碰到念佛就學念佛;碰到參禪就學參禪;碰到念誦就誦一卷經,這是隨宜修行,這種辦法是無法調伏自己的。

  定是共世間的,很多人雖然打坐得定,但跑到世間貪瞋痴還在。所以,如果看見一個人得定就與之修學,也許會產生錯誤,因為他可能是個大成就者,也可能是個外道,因此得先把握住佛法的整體,始能分辨清楚。

 

隨宜修行 假證德名

  隨宜修行的確會得到一點功夫,這種功夫以佛法的整體來看,只能算是假證德名。譬如在一個工地的外面堆滿了鋼筋水泥,但不見得能動工啟建房子,相反的,關在建築事務所裡,精心規劃設計藍圖,絲毫無誤後,一動起工來自能水到渠成。所以,修學佛法次第是非常重要的。



銜調悷馬 戒伏心馬

  我們的心就像馬一樣不停奔馳,所以有句成語叫做「心猿意馬」。心一天到晚不但叮叮噹噹地跑個不停,而且跑得又猛又快,跑累了就睡覺,這就是我們的心相。我們也曾努力制止,卻做不到,怎麼辦呢?要像調馬師用很利的馬勒來調伏?龍悷馬一樣,用戒來調伏五根,不要讓五根隨邪境而轉。戒就如同馬勒,可調伏心馬,使我們知所進止。

 

生起病想 始知依止

  在未得正見之前,不是先去「持戒」,而是先對善知識具足「信心」,對善知識具足信心,就能信賴、聽從善知識的話,如此才談得上學戒、持戒。信賴善知識的條件是什麼呢?惟有知道自己在無明大病當中,認識自己的起心動念都在錯誤當中,才有可能依止善知識!這是我們學上去的基本條件。否則總覺得自己對,別人不對,哪有可能依止善知識呢?

 

以戒為基 善入定學

  有了「戒」以後再進一步去學「定」,因為粗猛的現行已慢慢的降伏了。否則,人雖是關在屋內,心還是胡思亂想,怎麼能夠得定呢?如果勉強坐在那兒學定是會出毛病的,學不成還算好,頂多浪費一點時間而已,如果導致走火入魔就非常可怕了。

 

依念正知 安住寂靜

  寂靜就是定學。有了戒知道該做的妙行去做,不該做的惡行不去做。要想做到這樣就要依止念正知,制伏粗猛的煩惱,粗猛煩惱制伏以後,進一步調伏深細的煩惱,那時候得到的心相叫做「定」--心就安住在寂靜的狀態。

 

近寂靜心 觀察真相

  有了「定」以後,以這個寧靜的心去深細的觀察,才能了解世間真實的狀態,這個就叫做「慧」。對於「心」,沒有得「定」前我們是沒有力量制伏它的。心,要不就胡思亂想,要不就上昂下沈。要它聽我們的招呼,它卻像生牛皮一樣,一動也不動。但如果得到「定」,心就如我們所欲而轉了。



博通三藏 成就多聞

  如果只是為了自修,摸清楚自己所要修的門路就可以,如果是為了教別人,那就要廣泛的瞭解所教的內涵。即使自己並未證得佛地,但佛的經驗是完完整整的,以戒定慧的功力去認識它、了解它,總相、別相都會有清楚的概念,那時幫助別人就對了。所以善知識要博通三藏,成就多聞功德,也就是對教法要有豐富的認識。

 

達實性者 殊勝慧學

  依聞思修所得的慧有三個次第: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達實性就是修所成慧,已經真正的通達法無我性,或是現證實相所得的殊勝慧學。大乘菩薩見道以後就證得「達實性」。所以達實性的慧與聞思所得的慧有所差別。

 

依尊勝者 獲得尊勝

  修學佛法的人,從下腳的第一步直到成佛,都要依靠善知識,所以善知識要具備「德增上」的條件,換句話說我們要依靠德行比我們增上的人。如果依靠差的人,自己就退失;如果依平等的人,彼此都不能進步;如果依超勝的人,自己就獲得進步,所以應該親近超過自己的人,才能對我們產生接引的功效。

 

高不可攀 如天成魔

  剛開始修學時要多看前人傳記、因果故事以啟發向上好樂的心,倒不一定要在理論上面瞭解得很多。因為有了向上好樂的心,理論一認識,馬上派上用場。若沒有這個基礎,認得了理論,眼睛高不可攀,樣樣東西不在眼下,這時候理論就是如天成魔,這種心情是引導我們向下墮落的因素。

 

示法性諦 引導眾生

  佛不是拿水來把我們的罪洗淨;不是以他的手來把我們的痛苦除掉,也不是把他自證的移到我們身上來,而是把法真實的內涵開示給我們,我們認真去做,就可得到解脫。所以,不是說只要靠著善知識,他就能夠像塑泥雕木一樣,把我們雕塑成佛,他只是把佛法的道理告訴我們,之後還是得自己精進去學習。

 

善巧輸入 聽者心中

  「善巧說」的意思就是,不但自己本身要懂而且還要善巧的表達、善巧的引導,把道理巧妙的灌輸到聽的人的心目當中。


悲愍說法 等起清淨

  悲愍就是說法時候的等起要清淨,而不是不淨說法。什麼才是等起清淨呢?就是不顧利養恭敬、不為煩惱而說法,一心一意為了別人而來說法。

 

講得來勁 煩惱相應

  為了名聞利養而去說法的人不太多,倒是與自己習氣相應而說法的現象很多。語四業當中的「綺語」,就是無始以來的習性所造的業,好歡喜說說閒話的習性現起時,如果正好有一堆人坐在這地方聽我們講法,我們就講得很來勁,這還是和煩惱相應的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