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註訓證選輯(八)

編輯室整理

恤寡之報


一、原文

  杜環,金陵人,父一元,廣交四方名士。有常允恭者,與之善。

  後恭以兵部主事死九江,其母張氏年六十餘,無所歸,往依安慶守譚敬。

  敬故恭友也,拒不納,張大窘。

  展轉至金陵,訪一元,路人告以一元死,其子環家在某所。張服破衣,冒雨至其家。

  見環泣訴以故,環亦泣,呼妻子出拜,妻馬氏解衣更其濕衣,奉食,設寢處。

  時兵後歲饑,民骨肉不相保。張見環貧,堅欲出訪他故人。

  環遣婢從之,無一遇者,復返。環以下皆母事之。

  張性褊急(1),少不愜(2),輒詬怒,環私戒家人。奉之惟謹,張善病,環親為調藥。

  逾十年,環以贊禮郎(3)祠會稽,遇其幼子伯章,語以母狀。章謾應曰:「吾亦知之,但道遠不能至耳。」

  環歸半載,伯章始至,是日適環誕辰,母子相持大哭,家人以為不祥,止之。環曰:「此人情也,何不祥之有?」

  已而伯章竟紿(4)以他事去,不復顧。環奉張彌謹,然張以念伯章故,疾頓加,又三年,乃卒。

  臨終,舉手向環曰:「累杜君久,願君子孫咸如君也。」環為營葬,歲時祭其墓。

  環歷官至太常,子孫皆顯。

 

二、注釋

(1)褊急:褊音ㄅㄧㄢˇ,狹隘急躁的意思。

(2)少不愜:愜音ㄑㄧㄝˋ,作適合解。少不愜是說稍微不適意的意思。

(3)贊禮郎:漢代官制,為太常屬下的禮官,熟習祭祠儀典,或於祭祠時指導 皇帝行禮者。

(4)紿:音ㄉㄞˋ,作欺騙解。

 

三、譯文

  杜環是金陵人,父親杜一元,交遊廣闊,遍及四方名士,其中有一位叫作常允恭的,和杜父更是莫逆。

  數年後,常允恭在九江兵部主事任內過世,當時,允恭的母親張氏已經六十多歲了,允恭過世後,她的生活頓失依靠,於是前往安慶,準備投靠常允恭生前的好友--安慶太守譚敬。

  譚敬雖是允恭生前的好友,卻拒絕接納張氏,張氏的境遇也就更為困窘了。

  無奈之下,她只好轉往金陵想投靠杜一元,路人告訴她一元已死,只知道一元的兒子杜環目前家住在某地,張氏沒辦法,只好冒著大雨,衣衫襤褸,狼狽不堪的來到杜環的住處。

  張氏見到了杜環,忍不住悲從中來,泣訴她的不幸遭遇。杜環聽了也不禁流下同情之淚,連忙叫妻子馬氏出來拜見張氏,馬氏是一位賢淑的婦人,她立刻為張氏換掉濕透的衣服,張羅飲食,安排睡覺的地方,照顧得無微不至。

  那時候,戰亂頻仍,飢荒連年,許多人家窮困到自己的骨肉都保不住,張氏看見杜環家境也不好,不想連累杜環,堅持要去尋訪其他的故人或親友。

  杜環勸阻不了,於是就派遣了一個婢女跟張氏前去,只是找了很久都找不到一個人家,只好回來安心的住下,而杜環一家人,也以對待母親的態度來侍奉張氏。

  不過,張氏性情狹隘急躁,稍微不順意,便惡言怒罵,杜環私下告誡家人,不得違逆,要小心侍奉,此外,張氏身體不好,常常生病,杜環親自侍奉湯藥,盡心照顧。

  十年後,杜環官拜贊禮郎,一天,奉派到浙江會稽主持一項祭祀大典,竟然遇到張氏最小的兒子--也就是常允恭的弟弟常伯章,杜環急忙將他母親張氏的情形告訴伯章,沒想到伯章卻漫不經心的回答:「這事我早就知道了,只是路途如此遙遠,所以沒辦法去看她。」

  等到杜環回到金陵半年後,常伯章才到杜環家來探望母親,這一天,正好是杜環的生日,家裡在辦壽宴非常熱鬧,張氏母子見面相擁大哭,杜環的家人認為很不吉利,便制止他們,可是杜環卻不以為忤,反而告誡家人說:「母子分別了這麼久,見面相擁而泣,乃人之常情,有什麼不吉利的?」

  不久,伯章卻藉口外出辦事,竟然拋下老母,不再回來。杜環也沒將這事放在心上,仍然照往常一樣侍奉著張氏,只不過張氏反倒因為太思念小兒子伯章,病情日益惡化,過了三年就去世了。

  在臨終前,張氏舉著手對杜環說:「這幾年我拖累你了,但願你的子孫都能像你一樣。」張氏死後,杜環將其安葬好,並且每一年的祭日都會前去掃墓祭拜。

  杜環最後官做到太常,他的子孫各個都顯貴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