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君奪宗•子孫鮮終

姚妙華

  春秋時代,晉文侯去世,由他兒子昭侯繼位,但備受叔叔桓叔的威脅。晉昭侯七年,晉國大臣潘父弒殺昭侯,打算迎立桓叔為君,但晉人起兵反抗,殺了潘父,趕走桓叔,改立昭侯的兒子孝侯繼位。

  八年後,桓叔的兒子莊伯心有不甘又帶兵攻打晉國都城翼(今山西省翼城縣),雖然殺了孝侯,但是仍然被晉兵打敗,篡位沒有成功。

  到了晉哀侯的時候,莊伯的兒子武公,還是沒有放棄奪取王位的野心,再度率兵討伐晉國,雖然俘擄了哀侯,晉人馬上扶立哀侯的兒子小子侯繼任王位,不讓武公陰謀得逞,武公於是又用計誘騙小子侯,並且終於殺了他。周桓王看到晉國內爭頻仍,篡弒不止,就命令哀侯的弟弟緡為諸侯,武公又再度攻打晉國,殺了晉侯緡,並且用稀世珍寶財物賄賂周釐王,釐王於是冊封公為諸。自是開疆拓土,不幸於受封兩年後就去世了。

  武侯死後,獻公繼位,獻公自以小宗篡位而王,故猜忌公室,不復以公侯為卿。而桓叔、莊伯的遺族勢力漸漸龐大,獻公擔心這些宗族將來若是和祖先一樣奪取王室,自己的地位就保不住了。當時有位大夫士蒍勸獻公說:「先把權力大的一群去掉,剩下權力小的一群再想辦法消滅。」於是獻公就和權力較小的宗族陰謀毀謗權力大的宗族,將他們全部除掉,最後將這些權力較小的群公子聚集在一個城內,然後領兵入城,將宗族公族幾乎殺光。

  晉人篡弒頻仍,內亂不休,桓叔開啟禍端,其子孫莊伯、武公仍執迷於爭奪戰中而不悟,以致宗室後裔悉遭殺害,天理報應不爽,此禍實咎由自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