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牛栽在牛身上 姚安縣德勝門外有七個人結夥搶劫,五人當場被捕,只剩王五、金大牙二人在逃。 金大牙則逃到清河橋的北邊,剛好遇到有個牧童趕兩頭牛,這兩頭牛在泥濘中擠來擠去跌倒了,牠們生氣地用牛角對著金大牙比鬥,使他沒辦法過橋。清河離京師不遠,有認得他的人跑去通報鄉里上的官吏,最後把他綁起來送交官府。 王五和金大牙都是回族人,都從事屠牛業,結果也都因為牛的緣故而逃脫失敗。這不就說明,慘遭了宰殺的酷刑,即使是動物也會含著很深的怨恨,牠們憑著一股怨毒之氣,藉由同類動物的現身來報仇。否則,遇見牛鬥角或跌倒,好像是很正常的情況,但無緣無故都發生在逃亡的橋上或橋頭,是誰主使的呢? (摘譯自紀文達公筆記) 牛的恩怨報 明末清初有位李名儒曾提到,他的家鄉有個屠夫買了一頭牛,牛知道自己是要被買去宰殺,所以用繩子拉牠,牠死也不肯走。屠夫用鞭子打牠,牠就狂暴掙扎,一直到牛的力氣用盡了,才能強拖著牠走。 屠夫回去殺了牛,放在大鍋子裡煮,然後就去睡覺。第二天早上,他自己先起來打開鍋子看看。過了一段時間,他的妻子見他還沒回來,覺得很奇怪,就去廚房探看,才發現屠夫已經自投於鍋內,腰部以上全和牛一起燒爛了。 凡是有生命的,沒有不怕死的。屠夫不因為牛的怕死而憐憫牠,反而因此憎恨牠,牛心中所產生的怨毒,當然比平常加好幾倍了。憑藉這股強烈的怨厲之氣,報應怎會不馬上出現! 幾年以後,張存養的這頭牛,犁田、駕車從不偷懶,所作的農務是其他牛的倍數。(摘譯自紀文達公筆記)
王五、金大牙二人以屠牛為業,與牛早已結下很深的惡緣。就在他們逃亡之際,也因牛擋道或遭牛角抵觸,終被官府逮捕,冥冥之中自有果報。 另則故事中的屠夫,買了牛後,因牛奮力抵抗不肯就範,而瞋心大起,雖然有人意欲贖牛,但他揚言:「一定要親手宰了牠才甘心」,後來牛雖死於刀下,屠夫也不得善終。 對比前二者,紀公的叔父,於一念不忍,贖回牛隻,牛雖是畜生,也知感恩圖報,犁田、駕車倍加努力,農作收穫大增。 人的禍福不定,但困頓時有無貴人相助,是否能夠轉危為安,就端視日常起心動念,行為舉止是否存善。須知我等皆珍愛生命,同樣具有靈性者,必也如是,若能時刻慈悲為懷,則禍不上門,福已在其中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