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電視的手
           ──從心靈提升角度看電視功過

陳 風述.慧 華記

  一個人的舉手投足,往往是內心狀態的映射,同樣的,電視上的每一個畫面,都是一種價值觀的呈現。透過強烈的聲光效果,電視直接或間接灌輸的觀念,早已無孔不入、無遠弗屆,其影響力遠超過常態的教育管道所教導的內容。現代人的價值觀,幾乎全源自電視長期的強力放送而不自覺。
               
  人類一直在追求進步與美好,電視也是在這種想法下出現的產物,從黑白到彩色,從手控到搖控,從三台到第四台,帶著我們的生活奔向極盡的炫麗和便利。當電視成了朝夕相處的親密夥伴後,大家的生命重心不知不覺被牽到這一小方盒內,所言所行都有它的影子,但是否發現到,我們的精神空間越來越狹隘,心靈之光越來越黯淡了。真正的美好生活是不會和心靈脫節的,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但願有心之士一起來探討,並思考出可行之道。 

  一個人的舉手投足,往往是內心狀態的映射,同樣的,電視上的每一個畫面,都是一種價值觀的呈現。透過強烈的聲光效果,電視直接或間接灌輸的觀念,早已無孔不入、無遠弗屆,其影響力遠超過常態的教育管道所教導的內容。現代人的價值觀,幾乎全源自電視長期的強力放送而不自覺。


商業掌握電視節目 

 
  問題是,電視不斷傳送的觀念是誰在主導?早期的電視公司屬於國營或黨營事業,因此各類節目背後的操控者是政治,播出的內容都要送審,如果牴觸當局的政策宣導,必定被禁播。當政者為了維護本身的利益和社會的安定,總是不外乎強調自己的英明賢能。此時的人民思想被箝制了,不過上一代統治者還存在著從大陸帶過來的價值觀念,也就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下的美德,電視節目必須符合「善良風俗」,所以節目雖不那麼精彩,卻有一條引導人生方向的軌範在,因此大家還看重禮義廉恥,希望世界大同。 

  而從威權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的過程中,一言堂崩解,人人想盡辦法討回各種自由,要讓生活徹底鬆綁。電視任意展現言論自由,出現許多從前聽不到、看不到的聲音和畫面,吸住越來越多人的目光。表面上是自由了,沒人掌控了,但仔細觀察,另一隻看不見的手,早已悄悄伸進電視中,接掌節目的生殺大權! 

  如今節目內容的「精彩」與否,會影響收視率;收視率高低,則會影響廣告來源;而廣告來源之有無,又攸關節目存廢;最後節目存廢,則決定了製作人飯碗會不會破。因此,實質上等於是商業主導了電視,今天的電視,表面上看似自由,其實已在商業利益扼殺下,走向了一條不歸路。很多人類應該有的節目,在「金錢」二字下消失了,人類的價值觀,已漸漸被扭曲中! 

人性的升沈

  現在的節目製作人,要絞盡腦汁想新點子,設法把觀眾的心吸住,讓他們捨不得轉台,這樣才會有收視率,而要吸住人類的心,最佳辦法就是刺動每個人的情緒,引發立即的感官刺激。含有道德意味的內容,正經八百,難討觀眾興趣;知識性的內容,枯燥乏味,觀眾會睡著;思考性、感受性的內容,觀眾沒耐心。「最好」的節目,就是不必讓觀眾動腦筋,也不必提起什麼善心,只消讓觀眾沈沒在沙發中,雙眼盯住螢光幕,整個心被吸住,不想轉台,即使節目結束,也要殷殷期待下次節目到來。 

  於是製作群不斷翻新點子,只為讓人: 

  開懷大笑──但不必顧慮是否毫無內涵或失去格調,最重要的就是要搞出笑料來; 

  緊張刺激──無暇思考這會不會有副作用,關鍵在於留點玄機,讓你下集開機; 

  傷心憤慨──沒關係,只要你被吸引住,下次邊罵邊看也無所謂,這何嘗不是一種手段;
  
   引發快感──黃色色情讓你血脈僨張,黑色暴力讓你如幕後英雄。 

  總之,節目色彩越炫麗,使你情緒越投入,才不會像白開水一樣難喝,才不會轉台找更「精彩」的。  

  孟子云:「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要走向心靈提升,所倚賴的是善性啟發,而貪欲、瞋恨、愚痴,往往是導向惡性發展之途。人天生具備了成聖成賢的善性,但也存在著像禽獸般未經馴服的獸性,但看你這一生朝向那個方向發展而已。我們的文化傳統中,人性的提升是要依循聖賢的道路,這必須在平靜的心情中,才能細細體驗;而且必須時常砥礪自己,克制習氣,才能向上提升。但是現今的電視一直引導我們,去誘發你的情緒慾望,只要隨自己的習性,就會產生放鬆式的快樂。如此,摒棄所有的價值規範,固然能產生當下放逸之樂,但人收斂內心、超越自己煩惱的能力就退化了。人而不能掌控自己情緒,「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漫隨貪瞋痴主宰著的思想行為,將會把「人」高貴的美德醜化,人性轉向獸性發展矣!如果電視成為每個人生活裡不可或缺的部分,可悲的結果是,上品人將被教育成中品,中品人變下品,而下品人勢必會「獸性大發」了。 

  以下來看看目前的主流節目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 

廣告成了青少年的人生藍圖 

  首先是廣告,廣告雖然非正式的節目,但比任何節目更滲入我們的生活。早先的電視廣告只是打出靜止畫面或字幕,念一念產品的基本資料,頂多再加大音量,讓藉機閉目養神或去方便一下的人也能聽到。接著用陽春型的拍攝手法,配上容易琅琅上口的旋律,加深觀眾的印象。演變至今,廣告已經節目化,拍得比一般節目更精緻,更具戲劇性,所投注的成本也高出甚多,讓人捨不得離座或轉台,目的不只是要你心動,更要你馬上行動。 
  
  五花八門的廣告,在在昭示著現代美好人生的必備品,可是,一旦擁有了這些美好的廣告產品,人生果真就美好了嗎?不是的。廣告不可能離開商業利益去尋找人類真正的幸福快樂,但會以幸福快樂為招牌,勸誘人們信任他們,快快加入他們的行列。 

  廣告不斷利用人性的貪婪,又不斷挑起人類的欲望,能全身而退不被催眠的人少之又少。尤其是未成年人,跟著廣告建構自己一生幸福的藍圖:小學生要最炫的球鞋,走起路來彈性十足;中學生要最酷的摩托車,載著女友在山水美景中兜風;大學生要超值大哥大、信用卡,方便又耍帥;再來就想擁有高級汽車、超級房車,全家人上天下地歡樂馳騁;然後就是要住挑高4米2的中庭別墅,漫步林蔭大道間,盡享現代氣派。 

  就這樣,不再有孩子因為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說「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而立志當科學家;也沒有孩子因為林肯或國父孫中山的故事,而立志當政治家,努力去做「和平、奮鬥、救中國」的大志業。即使學校老師教大家要立志做大事,但一回到家,一堆精彩的廣告,馬上把你的心吸回物質世界,下一代人一生的志向,就是把所有想要的廣告產品搬回家,如此而已! 

  日常食衣住行所需的一切,都由廣告大力提醒我們了。但是除了廣告所提的之外,人生絕對還有更多值得關切和追求的,如有機農業發展的迫切性,但我們沒有本錢為它做廣告,這個課題就在一般人的概念中隱沒了。即使有少數的公益廣告試圖盡一份心力,但是比起商業廣告,力量太薄弱。美麗的廣告使物欲增長,把所有人類的眼光停留在眼前一切可以抓到的物質世界,不會想要追求更長遠、更深刻的生命內涵,活生生扼殺了心靈成長。 

綜藝節目──搞笑中暗藏危機 

  綜藝節目的用意是要讓大家放鬆調劑一下,以前是靜靜唱幾首歌,使心情有所抒發即可。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唱歌、跳舞、短劇、特技、遊戲等花招層出不窮,搞笑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只要吸引觀眾的效果良好,方法再爛也沒關係。因此,整人遊戲、八卦消息大行其道,大家盯著螢光幕,看人出糗、挖人隱私,樂此不疲。 

  沒有人喜歡被戲弄或窺探,但為了迎合大眾趣味,藝人或名人自然成為製作人想找、觀眾愛看的對象,而他們本身可趁此增加曝光率、提高知名度,也就樂意配合犧牲。於是各節目競相抄襲或發明整人方法,明整、暗整,無奇不有;同時極力捕風捉影,八卦、笑料,離譜得可以。只要能博君一笑,大呼過癮,就不枉費所下的種種工夫了。
 
 而令人憂心的是,根據統計,現在七至十三歲的國小學生,最熱門的節目已經不是卡通影片,而是綜藝節目。這讓他們學到了什麼?激發獸性,攻擊他人,談論是非。即使這並不是節目製作者的本意,但在潛移默化中,我們的下一代已中毒頗深了。 

  我們小時候也有惡作劇的傾向,看人受苦,內心會有一種快感,例如偷偷拿掉椅子,害人跌坐在地上,或是故意躲起來,再嚇人一大跳,但是會被老師處罰,禁止再這麼做,我們以作弄人為樂的本性便被擋住。可是現在電視公開提供千百怪的作弄手法,等於整個社會認許這樣的行為,想開個玩笑或看人不順眼時,就理所當然地整一整人。嚴重者去年甚至發生十三個青少年,將一名無冤無仇的少女凌虐至死的駭人事件,綜藝節目掀起的整人之風,一定有推波助瀾的影響。 

  有的節目雖然穿插著感人的片段內容,但究其實仍只是以善行當幌子,做為爭取收視率的一種手段。利字當頭,背後並沒有真正的善心善念,觀眾看了之後,趣味遠多過溫情。許多人為了看那一小段感人故事,把整個節目的毒素都給一併吞了下去。 

  孔子早說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笑鬧固可開懷,但除此之外,我們是否還有時間、精力,去用心學習和實踐一些什麼事? 

電視新聞──唯恐天下不亂 

  威權時代,電視新聞通常是報好不報壞,以其心中政治利益為前提,主導播出「你應該知道的是什麼」。所幸,當時很重視善良人性,所以新聞是有價值判斷的,此對廣大老百姓反而形成保護,確立善惡觀念。而今商業掛帥,講求收視率,則變成播報「你最想知道的是什麼」。人都有好奇之心,而原始的好奇心多偏向壞的方向,如紛爭、動盪……才會引發我們的注意力。於是報壞不報好,便成新聞習慣。雖然新聞強調平衡報導,要忠實呈現各種聲音,但報導者真能客觀嗎?最後決定那些要播或不播,那則要放頭條,還是以商業利益為準則。 

  我們的心常常並不怎麼想提升,只想找點新鮮的或不幸的事情來滿足好奇心。而記者搶新聞時就像爭奪獵物一般,撕得越血淋淋,震撼性越大,因此在緊張或不幸的現場時,他們是很興奮的,努力搜捕景象最驚人、遭遇最悲慘、哭得最哀淒的鏡頭,但內心並無悲天憫人之情。縱然大聲疾呼新聞道德,終究抵不過商業現實,刺動、聳動、撩動,使人心動盪不安,永遠是新聞最想追求的效果。 

  現在新聞隨時會插播、快報,或針對特定議題談論、評論,Call in、Call out,唯恐天下不亂,一點點小事可炒得人心惶惶。對於災難、兇案、緋聞的報導,力求深入詳盡,至於環保、文教、溫馨的事件,則輕輕帶過,甚至視而不見。於是,人生許多不該被放大的部分被放大、扭曲了,也有許多不該被縮小的部分被縮小、乃至消失了。 

  我們的小孩因為新聞而有怎樣的世界觀或社會觀?他們所知的天下事就是打殺、吵鬧、偷搶,何曾感受到「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他們的慈悲、善良之心不易生起,兇殘、衝動之心卻常被挑起。弒父毆母、行搶害人的範例鮮明可見,甚至「陳進興」也成了他心目中的英雄偶像,課本上再怎麼記載孝順、助人、愛民的典範,都已入不了他們的心。 

連續劇──跟著宣洩情緒即可

  再看看連續劇,從前常配合節慶,雖有政治八股的內容,但也不乏闡發忠孝節義的情節。現在這些都被揚棄了,講求的是反映現實人生,用原始的本能討好觀眾,只要有激情式的喜怒哀樂,不必在乎什麼是非善惡。現實生活中憋了一肚子的苦水和怨氣,把整個人埋進肥皂劇中,隨著劇中人物大吼、大笑、狂歡、撕殺一番,就足以消化我們一天的情緒。今日的古裝劇,不需多做考據,生命的典範幾乎被改編得面目全非,就連關公等偉人,也只如小丑般娛樂大家而已。而每齣戲都要抓住人們最感興趣的主題,加進笑鬧、爭執、畸戀、性和暴力,讓愛恨情仇的發展高潮起伏,複雜得出人意表。觀眾即使罵個不停,但就是捨不得不看。 

  如此,忠孝節義的氣質,被譏為僵化、過時,善良的人性變成矯情,從前人人自我期許的價值理念,成為笑談,不再是人類思想的主流。坐在電視前,看不到戲裡有何中心理念,除了隨著劇情起舞,或者哈哈一笑,或者陪劇中人流淚,我們也不再思考,不再反省。孩子們更缺乏過濾雜質的能力,在尋常生活中,很容易就受記憶中的電視畫面影響,只靠本能的感受反應,無法自我克制。 

電視成了人性墮落的推手 

  由此看來,電視對於人類心靈升沈的影響至深。首先即是「依師心」消失了。昔日強調尊師重道,大家只能專心聽講,努力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和習慣,並且勤加用功,才能接受到老師的學識涵養。可是現在電視已成了24小時的家教,比課堂上的講授有趣多了,學校的教學設備不得不跟著新穎活潑,以符合學生的學習模式和吸收力。如果老師不能順從潮流,縱有滿腹經綸、高尚人格,也得不到學生的敬重,更遑論後繼有人。 

  然而,心靈之路必須有良師的帶領,要放掉自我,依止老師,進入老師的內心世界,才可能懂得老師所傳遞的生命內涵。但是電視讓孩子們個個躁動不安,根本沒有靜下來的能力,許多深刻的心靈傳承都將因此斷了線。 
  
  電視的娛樂性遠大過知識性,卻在教育功能上占了絕對重要的地位。很多人花很多時間在電視機前,讓腦子一片空白,毫無篩選地接收聲光催眠。雖然很容易取得大量資訊,但是沒有琢磨體會的空間,無法過濾轉化為精神的滋養。大家不想主動學習,也不願動腦思考,結果是人類的學習力減弱、思惟力退化,整個心靈提升力快速下滑。 

  現代人的煩惱熾盛越演越烈,因為電視就以刺動人的貪瞋痴做為收視率的保證。內心不時出現鼓譟的情緒,言行也不斷表現動盪的狀態,彼此你爭我奪、明來暗往。舉世滔滔,幾乎走不回心靈的道路了。
 
我們能做些什麼? 

  走文至此,我們能做些什麼呢?我們應該開始去了解電視背後操控者的運作意圖,不再被牽著鼻子走;也不要以忙和累為由,輕易把孩子丟給電視就不管了,或隨便找個能讓自己放鬆的節目,就讓孩子也跟著看,而不論是否兒童不宜。陪著孩子看適合他的節目,和他一起互動,並適時加一些引導,將可能的負面影響減至最少。

  社會洪流不是一夕之間就能逆轉的,但是生命是無限的,任何努力都會累積一股力量,在時機成熟時開花結果,改變情勢。但並非企圖消滅電視,打倒商業,就能解決問題,而是應先認清電視的種種問題,重新找回沈迷其中的心靈,藉由不斷的提升,放射出它本該有的光明。法人「文教」與「慈心」正好就是一帖挽救良藥,如果能讓人找到人之所以為人的特質,藉由這兩種事業的體驗,使大家體會心靈之樂的內涵,那麼要不被電視所迷,就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