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業」績


高雄 黃俊明講述
編輯室整理

  曾經多次參與團體舉辦之大型營隊,見到眾多學員因營隊受用而生命有所轉彎、成長,對社會人心產生很大的改善力量,自己也對師父所辦的事業信心日增。然鑑於團體不斷成長,需要一個更大且較固定的場地做為終身學習場所,來接引廣大的眾生,因而建校工作漸趨勢在必行。值此之際,受師父感召,於八十六年七月結束中鋼二十三年的企管生涯,進入法人,承擔建校小組的工作。

介紹理念廣結緣

  說來也巧,甫投入建校工作三個月後,台糖釋出土地的法令生效,而我們所辦的公益、教育事業,正符合承租條件,於是透過一位承租人的引見開始和台糖接洽,我們帶著各式營隊、慈心事業的資料去介紹團體。剛開始台糖只是存疑--對他們而言,「福智財團法人」實在是名不見經傳,聞所未聞。然秉著師父教誨,引介不足以長恃,重要的是讓他們認識我們的宗旨理念,誠懇互動,以增進彼此了解與信任。我們主動為台糖員工舉辦一次石岡教育農場知性之旅,參與者不乏農業專家,內行人自然很快地感受到我們落實慈心理念的用心與努力,對團體讚譽有加。八十八年教師營,台糖主管親臨教師營參觀,親自目睹老師們的受用和義工的發心,故而從原先的懷疑轉而樂意襄助,願與我們共同來造就此一社會公益事業。由於得到台糖善意的回應與肯定,其後的申請過程變得順暢不少。

  台糖原釋出旗山十幾甲的山坡地,其中還有十幾戶世居於此的農家。為了施工方便及土地運用的完整性,我們打算買下一些私人用地,於是舉辦兩次敦親睦鄰大會,把這些鄰居接到高雄學苑。在有機餐敘中,雖有多數認同我們建校的理念,但仍有少數還誤解我們是炒地皮的財團哩!幸賴一次又一次的喝茶、訪談而漸漸了解我們,也才解開了心結。最後他們不僅樂觀其成,且進而催促我們盡快辦理。

步步為營齊築夢

  得到居民首肯,家住旗山的郭基瑞和胡若瑩兩位同修也積極地和鎮公所互動,建校小組謝文寬師兄等一群人拿著皮尺、測量儀器頂著大太陽,流了滿身汗把預定地周邊每一筆土地反覆勘察研究清楚。身為建築師的同修張家祥、張碩芳父女樂見所長得以派上用場,把園區的建構圖和模型都做好,好讓學長和我們幾位拿到高雄縣政府各科做簡報、提申請。鄭雪芳師姐的因緣更妙,她原來在國中任教,忽有機會調聘縣政府國教科,增長不少順緣。申請的公文一關關過,只差縣長大印一蓋就成了。余縣長在公文中提到校區的「聯外道路」開發建設歸屬的問題,我們本來也有此規畫,如果要確認費用是由我們自付,也是意料中事。

臨門一腳忽勒馬

  就在這公文往返耽擱時,台糖總部某位先生突然冒出一句話:「你們為何委屈求全,在山坡地上蓋學校?」真是佛菩薩的加持,我們等這句話等了好久。對啊!山坡地建校,在建校舍前就得花大筆錢整地做水土保持,建聯外道路,尚未見到學校的影子,就得投入大筆大筆經費。雖然已經動員了很多人力、努力了將近一年,但是為了未來的願景,當然要重起爐灶。

  第一波的努力雖無結果,但我們換取了經驗,贏得台糖和高雄縣政府的信任,這些都是第二波努力的資糧。台糖提議租借杉林農場,它是好大的一片平地,有一○八公頃。喔!太好了!那裡簡直像世外桃源,山明水秀,交通方便,我們土地釋出函在建設、教育、環保各單位申請,連過了十八個關口,來到營建署,卻碰到大釘子。原來杉林是「水質水源水量保護區」,一公里內禁建。師父一向教我們尊重法制,提倡環保,此事自然就此打住。凝神細想,旗山坡地何嘗不與這條法規抵觸?還真要感謝這串波折,否則耗資動工後才發現行不通,豈不更糟糕?當我們向旗山糖廠辭謝時,主人也相當不捨,說他們的心好痛,賓主淚眼相向。糖廠人員還主動積極地想繼續協助我們在其他地區覓地建校。或許雲林位置適中,中部同修希求心也很強,校地就敲定在麻園,我參與建校籌備到此告一段落。

效學常敗種因行

  世間朋友可能會認為我忙了快兩年,白花力氣啦!可是參與建校的每個人卻覺得整個過程都可以看到三寶的加時,努力換得寶貴的經驗,而且體驗造業的真實性。兩波努力在達到吸取經驗,廣結善緣,傳播理念的效果後,便在臨門一腳嘎然而止,免得我們花費十方的錢卻做違法的事。是「巧合」嗎?不,是「加持」與「護佑」!
  我們幾位因承擔此事,得與師長法師親近。他們再三教誡:「要好好種因,至於果相的呈現是靠佛菩薩的加持與眾生的福報。」在努力得到鄉民、台糖和官員的合作過程中,在在證實只有「誠信」與「關懷」是打開心靈之鑰。而且努力所換得的經驗,是下一次努力的墊腳石,經驗會傳承下去,自然功不唐捐。只要把因種對了,從失敗中獲得教訓,繼續累積資糧,屢敗屢戰,直至成佛。啊!原來這段時間就是在學習失敗,時時要檢點我造業的「業」績,而不是以世間的「業績」來論成敗的。

隨緣放下換跑道

  一群人為建校打拼,共同解決難題,互相打氣的感覺真好。每每回想在大太陽底下,於高雄旗山間來來往往,一夥人戴著斗笠,仰著脖子灌礦泉水,校地勘察完畢後,口乾舌躁,每每讓總幹事破費請吃台糖冰棒,實在回味無窮。

  校地換到麻園,由中部同修接手,面臨換跑道的時刻,我難抑那股失落感,心中酸酸苦苦的。後來在法人歷練好一陣子後才發現師長志業沒有任何一項是可以捨棄的。雖然建校是百年樹人、從用無作的事業,但這與各部門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的。全都有其必要性、重要性與迫切性,整個團體功德的呈現就是所有事業完整的結合。在這一大片功德田中,雖有別別下手處,目標卻是一致的。

  念頭一轉,較能放下個人的執著,順應因緣條件和團體需要,去配合法人事業整體的運作!真感恩師長這次所給予的歷練機會,讓我看到了三寶、團體的功德,師長的智慧、悲心,每一位參與同修積極主動、無怨無悔的用心與努力,背後廣大同修群的支援與護持……。要能成辦善法事業,各項順緣和合,真是缺一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