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高雄 張仕隆老師

  七月十二日暑期青少年營正式開始,一天忙下來,還覺得有些亂,卻傳來高中班的學生對課程不喜歡,覺得上課內容太古板、太無聊。乍聽之下,覺得這些孩子真難侍候,很多老師及義工投入大量的精神及時間規劃、籌備,他們才上第一天的課就大喊「無聊」,真是太不給面子。但仔細一想,在營隊籌劃的過程中,一直強調的重點之一:「要真心利益學生」。既然學生對學習感到無聊,效果不佳,如果再堅持原先的計畫,豈非抹殺本意。因此與高中班導師商討如何應變時,即打定主意,課程的內容及進行方式可以儘量修改,沒有固定的模式,唯一的底限是希望學生在營隊期間能真實受用。

  為求以後的課程進行能得到最佳的效果,不能只是閉門造車,所以決定與高中學生們面對面進行溝通、座談,共同規劃課程進行方式。在第二天上午第一節與同學進行溝通時,一開始尚能保持初衷,讓學生們對課程暢所欲言,百家爭鳴,果然各式各樣的意見、看法紛紛出籠,尤其是對讀經的意見最多。當然這些「意見」,參與座談的老師早已了然於心,在下課休息後,第二節繼續進行座談,這時自己已忘卻初衷,一心只想破除學生的「錯誤見解」,針對第一節課延續下來的問題,一一說明,甚至運用分析、推論的方式,企圖讓學生了解讀經的好處,並接受讀經的方式。結果在下課前還沒辦法達成共識。心中真是大感疑惑,明明知道經典是好東西,為什麼這些學生卻不願意去讀它呢?所以第二節課就在氣氛不佳、沒有共識之下草草結束。

  中午用餐後,即從側面聽到學生的回應:「說什麼座談?還不是要說服我們接受讀經。」心想怎麼會這樣?正要繼續怪這些孩子不知好歹時,突然想到《論語》中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想一想自己也是知道的很多,但絕大部分也是做不到或不願做,完全跟學生沒兩樣。自己的程度是這樣,而師父卻能用善巧的方式讓自己慢慢學習,並沒有要求我知道多少,就要接受、實踐多少。為什麼我就不能學習師父的榜樣,完完全全的代人著想,在別人的立足點上去助人呢?

  這樣一想,心中真的覺得釋然、充滿歡欣。下午即到高中班,坦白地向學生承認錯誤,並向大家說明上午的種種想法及心態。沒想到經此坦誠說明後,學生們主動要求保留十分鐘的讀經,其餘的時間希望與老師互動,討論平常生活及學習上的問題,聽聽老師的看法及意見,以作為自己抉擇的參考。

  這次事件經此反省、調整作法後,得到最佳的效果,也讓自己學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以及「如何代人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