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闢良田

台北 惠鶯

  您曾經攜家帶眷在陽明農園,醉在群山環抱的翠綠中?在涼風習習中,目睹孩子初次接觸農務的那種興奮,您能想像這裡原是比人高的芒草盤纏糾結的廢園?那它是怎麼變成一畦畦的菜園以及一彎清淺的蓮花池?

廢園搖身變農園

  張師兄夫婦參加了深坑知性之旅,生起「慈心不殺,恢復大地生機」的使命感,想到這個理念的推廣非常重要,他們或許可以幫上一點忙——不是當慈心義工,而是提供二百多坪的後院當有機耕作的教學園地。他們由於平日工作忙碌,假日單單整理前院及家務就耗盡所有的時間,無暇顧及後院,任其荒煙蔓草,路人以為這是一片廢園,經常隨手垃圾一丟,扔進矮牆,他們也無暇去清。所以去年六月初第一批慈心義工來整地時,足足撿了五大麻袋垃圾,裡面居然還有機車坐墊、破傘和後照鏡。

  要把這個園子變成農園,第一需要闢足活動的空間,於是有一些大力士動手鋸掉大樹下的矮樹叢。其他的義工揮汗舞著鐮刀、鋤頭,漸漸地比人高的芒草讓出空間,露出一片乾涸池子。第一次工作進度提前完成,清出一大片空地,令人豁然開朗,忘卻疲憊。

  第二個周末又加入了四個生力軍—遠從關西來的如剛法師、莊師兄、宋師兄及宋老爹。他們載著一車的農具前來支援,小牛耕耘機把土挖鬆,電鋸修剪會妨礙作物生長的枝椏,整個工程如虎添翼,進展順利。如剛法師和幾位師兄踩在泥濘的池裡,合力挖起盤在池底,如地毯般的芒草根。吸飽水、沾滿泥巴的草根又重又髒,大家眉也不皺一下。

  一旁義工希望多闢一些可耕地,忙著鋤掉坡地的芒草根。七十八歲的宋老爹也在這行列,做個不停,有時捱不過大家盛情,休息一下,趁大家忙,悄悄拿起鋤頭又加入工作的隊伍。義工看到他那份承事師長志業的心,無形中更策勵自己要跟上同行的腳步。偶然下起雨來,大家披上雨衣繼續做。雨衣外大雨淅瀝,雨衣內汗水淋漓,傍晚收工前,沒人嫌苦,沒人怕感冒,大家只有看到一個理想農園的雛型已成,滿心雀躍這一天能為一個共同願景,併肩努力地又往前進一步。

綠色小樓軼聞

  接著數周的周末,還有慈心義工來做畦、種菜、清水溝,還有一個重大工程—蓋一個讓數十人方便解手的廁所以及放農具的工具室。它就是座落在往耕作區階梯旁的雙層建築。這棟樸實美觀、堅固耐用的建築可是很多師兄用心的結晶哦!

原本承接這個工程的蔡榮德師兄已畫好設計圖,把有限的空間做最佳利用,但是分身乏術,便找陳耀棋師兄接下這件工程。陳師兄受其誠意所感,接下這個資糧,並邀集基隆中船的八位師兄及周富全、洪文雄、陳耀蘇幾人共襄盛舉。

幾經思量,為了方便農具取用並讓廁所有較大的空間,陳師兄變更設計,讓工具間移至上層,事實上證明這的確是為人著想的善行實踐。接著他又想到整理農具的義工若在夏天待在密閉的工具間一定苦不堪言,於是提議加裝窗戶。他建議將窗戶裝在牆壁的正中央,施工的師兄覺得窗戶靠邊照樣有通風的功能,等到真正裝好了,師兄們覺得不甚美觀,自動動手拆卸,截鋸鐵皮,重新安置在正中央。他們這種不厭其煩,求好心切的精神,令人讚歎隨喜。

  貴美師姐還有難忘的一幕告訴大家,女生廁所的馬桶裝好後,底下需要配管線舖水泥。幾位壯碩的大漢整個人鑽到廁所下面,縮在黝黑而狹窄的空間裡完成這些細節工作,然後渾身汗溼,灰頭土臉地鑽出來。就是有這麼多可敬可愛的同修無怨無悔地默默付出,「教法久住」才能成辦。這棟「樓」從去年七月十五日挖地基上樑至七月廿一日由慈心義工漆上綠衣,共花五個工作天大功告成。所有材料除了窗戶、小便斗和幾塊鐵皮用買的,其餘均取自法人、鳳山寺及個人家中的剩餘物資。

說到材料,還有另一個溫馨的小插曲。為了加寬路面,需要一百多根水泥試體。洪文雄師兄想到捷運局有一些施工剩下水泥試體,於是回去接洽,只是數量還不夠。回程時一邊等公車,一邊傷腦筋,正巧遇到曾秋雄師兄,提起這件事。曾師兄想起台電也有一些閒置的水泥試體,而且妙的是兩邊加起來數量正好。就這樣,這些惜福來的廢物加寬了踏上農園的階梯。

  這些義工一邊吃苦耐勞,增益其所不能;一邊學到代人著想,不厭其煩,還親自體會加持的「巧合」,用最少的花費,建出一個推廣理念、增長大家善根的園地。您說他們怎麼不會越做心力越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