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導覽

台中採訪組

  園區從蔗田到今日粗具規模,點點滴滴,都是同修心力的凝聚,一步一腳印,一花一世界,也許有人沒參加開墾草創,也許有人來不及共襄盛舉,沒關係!園區的今與昔,每一階段都有專人拍照存檔,本刊將陸續登出「鏡頭導覽」。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有同修的用心。園區工程還在進行中,少不了你一份力量,可能下一張照片,主角就是你……。


福智源泉

  園區的水本來來自兩個地方:台糖的灌溉用水、一公里外的苗圃,可是它們的供水都不太穩定。所以我們就鑿了自己的井。你對「井」的概念是什麼?是不是跟你眼前所看到的這個像企鵝一樣的東西差異很大呢?別小看這個「穿雨衣的企鵝」喔!園區的飲用、灌溉、工程用水,可都是靠它呢!


用心水塔

  用心生活,滋味不同!園區的物質缺乏(不單純是為了省錢,還考慮經濟效益),卻成了義工們體會生活滋味的最佳方便。請您抬起頭,看到水塔上懸掛著一只加裝小紅燈的寶特瓶嗎?猜猜它是做什麼用的?

  這個水塔供應的是園區義工生活用水,得隨時注意補充。可是大家都忙,沒空天天爬上爬下看水位,於是就有人想到利用抽水馬桶的浮筒原理,再加一盞夜間用的小紅燈。如此一來,即使半夜突然想起「咦?不知水塔還有沒有水?」只要看看紅燈亮到哪裡,就可以有個安心的答案。


福智菜圃

  這是住在園區附近的宮天賜師兄為園區義工種的菜圃。在這看似田園悠閒風貌的背後,蘊藏著慈心事業的內涵。真實的親近土地、去愛護它,它所回饋給你我的,絕對超過我們所付出的。

  宮師兄說,這是義工們的「生菜沙拉園」。也歡迎您品嘗這樣的一口蔬菜,體會法味充滿的滋味。


滴 灌

  俗諺「六月火燒埔」,意思是天氣很熱,又沒有雨水,樹木不容易存活,園區開始種樹時,並沒有灌溉系統,營繕組的邱東明與廖致偉師兄,每天必須兩手提著大水桶,到老遠的地方提水,兩人每天必須不間斷提水四小時,才能澆完七百六十棵肉桂樹。

  後來有同修想到一個好方法,就是引來深井水,在樹上掛上一個滴灌,好像奶嘴一樣,每天滴水兩個小時,就足夠肉桂樹一天所需水分,結果樹木存活率節節升高,從百分之九十四,逐漸上升至九十七點五。


電線桿

  看過這樣的電線桿嗎?用二根杉木組成,中間接縫處有個小小圓圓的平台(天空飄落小雨時,平台是鳥兒們可以安心洗澡的好所在)杉木電桿搭起的,是園區對外聯絡的電話線,這些電桿,重現麻園幾十年前的鄉下景觀。

  園區沒有門牌號碼,沒辦法申請電話,為了爭取時效,就借用砂石場老闆的門牌號碼。長達五百公尺的外線,成為這裡最長的外接電話線。

  為什麼不用水泥電桿呢?嗯!這是數學課的三角習題,兩點間直線距離最短,可是這最短距離,將來會有校內道路和建築物經過。一根水泥電桿連工帶料要一萬元,十根就要十萬,怎麼辦?工程人員蔡榮德師兄想到小時候電線桿的樣子,想到了放在大悲精舍好多好多的杉木,於是,「臨時的杉木電桿」為三角習題解套。

  電桿架好,聯絡電信局工程人員可以來接電話了,可是他們繞了好久都找不到電桿,等被我們拉到杉木電桿旁說「就是這個桿!」時,他們個個目瞪口呆「什麼時代了,還有這種電線桿?」

  是啊!在這個時代裡,我們就是在這兒努力地重現這獨樹一格、別出心裁的心靈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