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宗大師七歲圓頂出家,受戒後對戒學上一切粗細諸事,都不犯絲毫罪過塵垢,一切時處,都能精勤守護。十六歲時離鄉前往藏地修學,十七歲精通醫方明,同年十八日內通達《現觀莊嚴論》,年屆十九,即有此頌贊揚其才智語言:「如是兩年般若精,彼諸大德經百劫,所研之慧師已成,恰值年屆十九春。桑浦業塘學源地,現觀莊嚴作辯論,諸經合一而講說,肅清邪辯教日興。」大師振衰起弊,四十五歲著作利益眾生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一生成就無與倫比。

  反觀我等一生,七歲時所學何事?十六歲時又如何?二十歲,乃至四十、五十又如何?朝看春流水,暮觀秋日落,青絲轉眼成白髮,歲月迢遞徒傷情,感慨萬分有何益?大師有如當空皓月,生生世世效學猶嘆不如,是我們修學佛法的指標。目前我們該怎麼做呢?本期福智之聲「論語摸象記」之為政篇第四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師父說:「以夫子這樣一位『天縱之將聖』,還要經過這麼長的一段時間來學習;反過來說,我們只要去努力,人人也可以達到這樣一個標準。」

  孔子這樣努力學習,師父說:「最圓滿的佛陀,也不是生下來就是佛,還要經過六年遠超過我們常人能夠承受的苦行才得成就。」宗大師亦如是!三十八歲時閉關專修,在一塊石板上,以大禮拜禮三十五佛。大師一邊禮拜,一邊誦三十五佛名號,因大師一心精進,不畏艱苦,以致手足俱裂,手肘磨穿,並在石板上留下手腳膜拜的凹痕,和頭額的印紋。他們先天條件這麼好,都必須要經過如此強大的努力,何況是條件這麼差的我們?師父指出:透過佛法的認識,我們知道沒有退路,如果遇見困難就想退,不僅困難不會自動消失,反而會有無窮無盡的困難在前頭。所以向後看,沒有後路,唯一的辦法,就是向前突破它!

  本期另一重點文章是「前世今生」單元:前世就學過太極拳。詹德勝師兄現任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理事長,同時也是一九八○、一九八一年國際推手比賽的金牌得主。他在太極拳的領域,能有如此成就,背後一段前世今生的故事:透過催眠,他看到自己好幾世都浸淫在太極拳之中,難怪今生學來一點也不費功夫。他的姪子也是國內知名的太極拳選手,上屆亞運金牌、今年亞運的銀牌。詹師兄於催眠的過程中,也看見姪子在元朝時就是他的徒弟。他曾疑惑姪子為何對太極拳特別有慧根,學得比別人快又好,這下他也找到答案。

  園區新發展:中小學師資群進駐!老師們自七月一日起接受為期一年的集中培訓,原先暫借大悲精舍辦公及住宿,中小學校舍完工後,十月二十五日即遷往園區辦公。這次搬遷共花了三天,光是打包的資料,就讓大卡車來回載兩趟。辦公桌椅來自於各地捐贈,老師們的桌上都擺著師長、三寶法照,供香、供水,真是不一樣的辦公室。園區的故事還很多,本刊等著和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