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慈心大地
喝一口成佛的茶
◆台北 張正貴
最近法人推動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就是「飲水思源‧喝茶護水庫」。這個活動緣起,可以追溯到六、七年前賴學長到坪林地區時,一位茶農向他道出大量茶園使用除草劑後,雨水沖刷、土壤流失的景象令他深感家鄉土地被破壞的痛心與惋惜。
師父圓寂前一年,對賴學長提到慈心事業應當有更多面向的開展,讓在家居士有建立十善社會的下手處,後來出現了「三界六道有情護生計畫」。此次的「飲水思源‧喝茶護水庫」就是其中一個非常好的延伸。
這個活動,集聚了非常多的因緣成辦。從說服農友撥出部分土地轉作有機,到發展成統一收購、集體製茶的模式。這一批茶的價值,實在無法用一般世間的眼光來評估。
熱誠堅持 化構想為執行力
我在台北學苑廣福組擔任區域代表,是催生了由「飲水思源‧喝茶護水庫」活動發展出的產品「淨源茶」的推手之一。從一個對製茶幾乎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到現在可以娓娓道出茶的製作流程與口感的優劣,乃至於對製茶機械設備的掌握,回顧一路走來的點滴,「我們這群人真是吃了大膽藥!」
起初,慈心基金會向許多有經驗的人,請教在坪林推動有機茶種植計畫的構想時,自四面八方湧入的意見幾乎都是:「不容易啊!」但為了作師所喜、依教奉行,慈心基金會的同修們還是憑著一股熱誠堅持「總要跳下去才會知道溪有多深吧!」
後來,基金會在坪林辦了幾次說明會,邀請茶農撥出部分茶園土地轉做有機,種出珍惜水源、友善水庫的「淨源茶」。為了能讓更多的人都能參與這樣殊勝的共業,關懷茶農之外,基金會還陸續舉辦了一系列內部人員的理念提升課程以及後續學員的生態旅遊活動等規劃。構想一步步成為白紙黑字後,就換執行計畫的人員上場了!
茶葉要製得好,所需的條件當然就是要有好的場所、好的農友以及好的技術相互配合。基金會的目標,絕不只是單單要這些茶葉而已,重要的是希望透過彼此的合作,讓對方能接觸到關心健康、關愛大地、關懷生命的慈心理念,增強投入有機的心業力。所以,接受坪林現有茶園狀況以及茶農們的需求就成了基金會考量的重要項目之一。兩者的合作模式是農友專心產茶,採摘後由基金會接手製作。形成接力賽跑的原因,是由於尚未全面轉作有機的農友們,無法排除在製作有機茶時透過機器與慣行茶葉交叉污染的情況。經過重重協商之後,從春茶開始的合作方案也考驗著基金會在短時間內因應變化的能力。
火燒水洗 淬煉後沁心回甘
在這過程中,我承擔的部分是找尋適合的製茶場地與製茶師傅以及和第一線農友們互動,乃至管控製茶過程、包裝儲存、還有規劃硬體設備等,火燒水洗的感覺就像看著茶葉經過一道道淬煉後所散發出的香氣一般,沁心回甘。
待茶葉來源確定之後,接著便是正式籌設製茶所了。為了找到可以容納十二位農友產量的場所,從金瓜寮溪一直到漁光村,甚至到接近宜蘭的石嶆村、大林村一帶,全都有我們四處尋訪的足跡。幾經波折後,原先訪價時開價高昂的屋主,感受到基金會義工持續的熱心關懷以及對慈心理念的認同,遂決定以半價方式租給基金會,讓迫在眉睫的春茶終於有了落腳處。
場地有了,接下來就是機器設備準備登場。我對此完全不在行,為了瞭解機器並尋價,一路從台北問到彰化。後來才發現,十幾樣設備中,每一樣都有不同的作用,茶葉品項的不同(如包種茶、烏龍茶、佳葉龍茶、紅茶、綠茶等等),需要的設備也就不同,我這才發覺當初的設想實在是過於單純。其實不只是設備,連接收農友的茶菁時,也面臨了相同的問題。腦海裡構想的原本是農友們按分配依次採收後,一個一個送到製茶所來。哪知道坪林連續幾天陰暗灰濛的天氣一放晴,茶菁不來則已,一下子就湧入五、六位農友的茶,大夥搬運的搬運、登記的登記、秤重的秤重,全都忙成一團。
外面停車的空地,甚至尚未使用到的機器上頭,整座製茶所內內外外可利用的空間幾乎全都鋪滿了茶葉。在這過程中,我意識到,如果那個部分出了差錯,影響到的將是前面茶農的心血以及後頭一連串的烘焙、銷售等部分。我深深感覺到,每一口「淨源茶」,都是何等的珍貴與得來不易啊!
從農友、製茶所,到茶葉的製造過程,在在都是歷事練心的好機會。無論是茶葉量過多、或茶葉在採收時被雨打濕了,甚至是師傅因為過於勞累而無法完善地照顧到烘焙中的茶葉,都讓我學習到如何面對、克服,進而接受原先以為是困難或痛苦的瑣事。茶葉本身的味道是多采多姿的,只要過程中哪一個環節有了差異,就可能做出口味截然不同的茶。實際參與後學到最多的,就是取、捨間的智慧。如何捨去消費者不喜歡的口感,留下有機茶最好的營養精華與芬芳清新香氣等,是基金會後續將持續努力的目標!茶菁品質、場地設備與優良的技術,這種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的聯結,讓我在面對一連串措手不及的變化時,有了更加臨危不亂的坦然。
直到最後看著茶葉乖乖地進入包裝罐子裡,我的一顆心才真正放了下來。這段歷程讓我學習到,這次的計畫絕對不是少數幾個人可以辦到的!決策者的規劃、茶業改良場的技術協助、以及眾多義工全心全力參與撿茶枝及與包裝,透過這麼一群人的支援,發展有機的決心與力道才真正得以彰顯出來!落實慈心的腳步,才得以向前再邁出一步!
喝茶造善 共同支持淨源茶
回想那段天天向製茶所報到的日子,我待在製茶所的時間越長,接觸到坪林生態圈的機會就越多。當我看到蚯蚓在鬆軟的土壤裡爬進爬出、各式各樣的蛙類在漆黑的夜晚裡盡情鳴叫、甚至茶樹間生長茂盛的雜草堆裡行色匆匆的小昆蟲們,都讓我對於自己現在承擔的使命有了更加堅定的信念。對比著大量使用除草劑而失去生機的茶園,我對於師父心心念念的「三界六道有情護生計畫」,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與認識。每一吋、每一吋的土壤裡,都住著好多看得見、看不見的眾生。坪林地區近千公頃的茶園中,有機的只佔了四、五公頃而已,我們要努力的空間,真的還很大!
賴學長曾提到:「過去經歷過洞洞菜與貧血西瓜的同修們,當初就是靠著對師父的信心一點一滴護持下來。萬事起頭難,此次的淨源茶也需要大家付出一己之力。喝一口茶,我們就可以保護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水源與水庫。在這必須突破層層難關的時刻,慈心基金會藉著第一批的淨源茶累積經驗,到底有機的茶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烘焙,才能留住它最好的口感與韻味。茶或許不夠好,但人心好,相信這點,茶湯入喉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廣論同修們也能從這個角度去思惟,那麼這就是最好的茶。」
喝茶可以護水庫、喝茶可以護眾生、喝茶可以造善業,如果意樂再提升一點,喝茶可以成佛!請大家一同支持「淨源茶」!
福智之聲第1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