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一起麥向幸福
社區媽媽巧推手
小麥種出來了,怎麼銷出去呢?在地小農蔡宜家與家政班媽媽化巧手為推手,「麥花香」、「麥仔餅」、「幸福麥皂(幸福不要走)」⋯⋯深受消費者青睞,甚至紅到海外。
話說16年前,蔡宜家自台北返鄉發展,驚訝發現:「許多小孩子只知道爸爸在田裡,卻不知道自家的田在哪裡。」心酸的她當下與先生商量:「不管孩子將來是否務農,只要你到田區,都要帶著孩子認識生長的土地。」
這樣的發心,促使蔡宜家決定在地深耕:要求孩子下田拔草、播種;用餐時間刻意叫孩子到田裡找阿公回家吃飯;她自己更是親力支持友善環境耕種,許多小麥製品於焉產生。
食材在地 用心精製
從小跟在做外燴的阿公總鋪師身邊幫忙,傳習了好手藝;就業時於食品加工廠擔任品質控管,累積了寶貴經驗;加上自己與生俱來對食物的興趣⋯⋯蔡宜家的「麥花香」輕鬆敞開行銷的第一扇門。
蔡宜家 |
麥花香是純小「麥」加在地「花」生的結合,食材單純、完全在地,但它一炮而紅還有個因素:精製化。蔡宜家表示,傳統的爆米香採大包裝,無法立即吃完,且開封後容易潮濕,影響品質及口感,因此剩下的多半進了廚餘桶。所以她研發的小麥製品採小包裝、注重扎實感(不因小而無法飽足)。
以傳統手作、最簡單方法呈現食材原味的,除了麥花香,還有麥仔粿。其實,50年前當地就有麥仔粿等產品,只是小麥種植中斷近50年,這些食品也隨之消失,「我只是試圖找回從前的好產品。」蔡宜家不斷試做,口感總有缺憾,經長輩指導才知少了「晾乾」的步驟,「掌握這項訣竅,才會Q彈有勁。」她很歡喜重拾即將失傳的技藝。
勵力研發 歡喜熱麥
麥花香伴手禮佳評如潮,2015年已外銷日美等國,於是米麥混合的「麥稻爆」、純麥做的「麥仔餅」、小麥麩皮做的「麵茶」、麥與糯米等比混合做成的粽子⋯⋯紛紛出爐。
與此同時,很多店家起而仿效,「不怕市場競爭嗎?」她一點都不擔心:「我可以開發新客戶,也希望大家跟著做,或發展出個人風味,讓小麥更有銷路。」完全不藏私的她有更大的心願:「多一人參與,我就多一分喜悅,大城鄉就有希望。多多去化,小麥就不需囤積,下一季種植會更有信心;今天吃掉一畝,明天就可多種兩畝⋯⋯」
除了食品,曾經從事美容業、對化學物品過敏的她,還開發出結合小麥麩皮的手工香皂「幸福麥皂」,目前這款香皂已前進歐洲市場。雖然沒有直接看到客群,但她深深感受到消費者支持友善耕種的熱情,並希望這些或吃或用的製品能利益眾人,讓家鄉的大地、小麥永續發展。
她實現了當初單純的發心,讓孩子認識故鄉的土地【註】,而她對故鄉的深情,也在每一項麥製品中表露無遺。
【註】蔡宜家有次在孩子的校園健走巧遇校長,閒談中表達她對下一代的擔心,促成學校與潭墘社區合作訪 查,一共找出30多種作物隨著季節輪番出現在這片土地,他們並深入訪談了六個具代表性作物的農友,為此製成網頁:「潭墘農耕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