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1gk-is-656.giflink
https://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2gk-is-656.giflink
https://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3gk-is-656.giflink

孝經講記(二十七)

聖治章第九

◆日常師父開示  
(1994年12月15日)

  下面看,「故親生之膝下」,實際上這個孝從哪裡開始呢?從膝下開始。我們那個時候,雖然已經改了白話了,可是多多少少曉得,譬如說寫信稱父母親膝下,這個膝下,實在有它很深厚的道理。那個小孩子不是很矮嗎?那膝在哪裡啊?膝蓋以下那一段。就是說小孩子就在父母親這個身邊跟大的,從那個時候開始。這個是肯定的,沒有一個例外,不要說人,所有的小動物──不過有很多小動物,生長了以後,反正是越差那越不靈光──啊,不過高級的動物也是一樣,牠一定離不開自己的母親,那當然,很可惜的是「教」那就只有人類有啦!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他曉得內心當中對父母的親近、敬愛,這個孝就從那個時候開始,慢慢地就應該教他。因為他的本性也是這樣的,他的本性自然而然離不開那個父母,所以那個時候把那個教育開始。
 
  我們看小孩子,沒有一個小孩子例外地不要父母的,到那時候跟他相應的這個教育他,那就對。這是為什麼我們應該念《三字經》,《三字經》那真是了不起!《三字經》起首的兩句話,就在《論語》上面,孔老夫子告訴我們:「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所以《三字經》就叫「性相近,習相遠」,這樣。你看那個小孩子,個個都是如此的,那習呢,就是由於他外面的習染,慢慢地遠了。這個習染,就是世間的染汙,所以聖人看見這個道理,從小就告訴他,加以教育,所以他本性相近的,然後教出來的結果,慢慢地越來越好、越來越好,所以前面說,曉得這個教化的絕端重要。
 
  那麼現在不是也教育很普遍嗎?請問:現在的教育是什麼教育?這一點,我們在這個地方要很明確地嚴加思辨,很清楚、很明白地分別得出來。現在的教育真是不幸哪!我想坐在這裡的同學大家都能體會到了,我們真幸運,是最幸運的一群。想到這個地方的話,實在是感覺除了自己慶幸,好好努力以外,一心一意還要想辦法去幫助別人,這個才對。
 
  現在向西方人看齊,我在西方待了那麼多年,不是說西方不對,在美國待了這麼多年,對美國來說,是從我們這裡向東去,不過這個思想我們通常說西方的思想。你曉得西方人教育小孩子怎麼教的?真可憐!老一輩的人,他們有西方所謂耶穌、基督的精神,他小孩子還是從小長大的住在這個地方,吃飯前要感恩,在那裡要祈禱,所以都是非常好的。現在那套東西都沒有了,然後呢都什麼?唉,小孩子長大了,他自己會知道的;那教育,送到學校裡邊,這樣。所以我深深地記得這一句話,多少年以前聽見那個孩子給我說的。「那老師教你,教你些什麼啊?」「How to get a good job.」他就告訴我這句話,怎麼樣去獲得一份好的職位、好的薪水,這是教育。換句話說,教我們怎麼把這個牙齒磨磨尖、爪磨磨利,想辦法去吃人,就這樣,天下就是這樣。啊!這世間的可怕!
 
  所以最近在這裡,你們一來就介紹你們《新世紀飲食》、《前世今生》,看看我們多麼地幸運哪!這教育是這樣地顛倒啊!古來的聖人完全不是這個,今天我們有機會還學聖賢、佛菩薩的學問,是多少的幸運。所以說到這裡,我會覺得,對你們現在,最近心裡面感覺很高興,雖然是一件小事情,現在有的同學,有的時候對他的要求,他很緊張,他說:「我可以,願意做」,就怕什麼?怕被趕回去。實際上,這裡的要求很苦,可是大家有這個心,這是宿生真正善根。我們這裡都跟世間完全不一樣,世間好多東西給你,照理說生活得那麼好,要世間來說,人人想,關都關不住,拚命想回去;現在這兒逼得這麼緊,你們怕,不願意回去,那是宿生的殊勝的善根,將來我們總有一天會感受到:「對」,我們就對了!總有一天你們也會像我一樣,你們周圍的人都羨慕你。
 
  我想你們都聽說過這個故事,我剛剛開始出家做和尚的時候,我的同學大家都笑我說:「這個人真沒出息,怎麼去做這個事情!」等到我出了家,頭上幾年他們根本不來往了,十五年以後見面,大家都羨慕我;到以後有機會,我平常也很少去,過了幾年見面了,他們越來越羨慕、越來越羨慕。你們更好,因為你們起步得遠比我早,所以我們實在很幸運,在這裡我願意隨便地提一下。
 
  那現在這個「親生之膝下」,從那個時候,小孩子他一定完全靠著這個愛、敬,自然而然對父母親愛,因為要依靠他,所以那個時候就慢慢地由親所以教以孝,教以敬。從什麼時候開始呢?在膝下、很小的時候。現在我們看那個小孩子,雖然我們現在自己長大了,記不住了,那看得見的弟弟、妹妹,或者周圍的親友,小孩子一點點大的時候,那站在地上,站著的高還不到膝蓋,就是一天到晚,在父母手上捧大的,從那個時候,就開始給他這個概念。先是父母帶他,等他長大了,「以養父母日嚴」,他曉得:「喔!人之可貴在這個上頭。」所以長大了以後,他反過來回報、孝養父母。越大,他了解的事情越多,然後受了教育,去實踐,他體驗越深,所以越到後來越會尊重、尊敬,而懂得怎麼去感謝父母、報答父母。在這種情況之下,那個「聖人」,就是最圓滿的教法,「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這兩句話,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因為做孩子的對父母,這兩樣東西,如果對的,一定有的:一個愛、一個敬。但是這個愛、這個敬,還要聖人來教我們,假定沒有聖人教的話,那就產生流弊,而且會走錯。
 
  那麼聖人教我們的敬跟愛兩樣東西,這裡不細談,但是,那個最重要的根本告訴你們:「敬是智慧的根本,愛是慈悲的根本。」我們現在學佛,真正最主要的就是這兩樣東西。悲、智圓滿了──成佛,所以佛叫「二足尊」,這兩樣東西最圓滿了,世間、出世間再沒有比這個更珍貴了!從哪裡開始的?「親生之膝下」,從孝開始。這個聖人帶我們,這麼了不起!正因為佛法整個的內涵這麼深廣,所以在這裡不細說,將來我們整個學的佛法,都是這個內涵。
 
  雖然不細說,我大概地說為什麼這個智慧從敬開始?為什麼慈悲從愛開始?現在,拿世間的來說,當你們真的要想學一樣東西,一開頭的時候,信心非常重要。你信得過他,他的話就聽得進;如果你信不過他,他跟你說,你就聽不進。其實仔細去看呢,世間沒有一個例外,好像我們對父母沒有這個,父母天生來就是這樣!自然而然你就是整個地,所謂父母給我們的最重要、最重要,就是天生來你就是這個。不同的呢?長大了,習相遠也,這個就是我們最不幸的地方,到後來呢,世間、出世間的聖人看見了這一點的,所以在還沒有被世間的染汙習染、影響壞之前,就開始由老師來教。所以這個相近的心去教的話,更能夠淨化,那個時候對於老師,通常我們叫「敬」──尊師重道。尊,也可以說嚴,也可以說敬。
 
  其實這個「敬」,還有另外一樣東西在裡頭,是對我們非常重要的,這個深刻的道理都在佛經當中告訴我們,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沒有這個「敬信心」,你根本學不成。原因何在?因為我們每個人無始以來的習氣,這個習氣非常地強烈,它真正主要地都是引導我們走上什麼?忙世間這種東西,要吃啊、要穿啊、要樂啊、要玩哪,就這樣。那老師偏偏告訴你:「這個不對,要這樣去做。」所以這個時候,內心當中產生了一種牴觸。假定說內心當中,對於師長沒有愛敬之心,沒有敬信之心的話,你不可能克服內心潛在這種力量。這個將來在佛法裡面,有很深厚的內涵來告訴我們。
 
  同樣地,《廣論》一開頭,就告訴我們這個,很多大經大論,像《華嚴》什麼等等,真正重要的都說明這個,乃至於《法華》,整個的佛法裡面大乘經典,乃至小乘經典都說明這個道理。當我們有這個敬、信之心的話,那師長告訴我們的,我們會戰戰兢兢:「喔,這個才是,我要努力去做!」這樣,才能夠克服自己的這個習氣。這一點你們了解了,這個時候才真正地能夠……智慧是專門對治什麼?對治自己習染的,自己的習染就是無明,你了解了這一點,所以說,敬是智慧的根本,從哪裡開始?孝開始。
 
  「愛」,是慈悲的根本,大概學過《廣論》都知道,成佛的因是菩提心;菩提心的因,最重要的就是「為利有情願成佛」,要救一切眾生,要救一切眾生必須成佛。為什麼要救他?這個裡邊最重要的還是在這個上頭:「愛自則是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生佛差別從此出,自他相換求加持。」這是「自他換」的教授,現在世尊留下來教法有兩派:一個是這派,另外一派就是金洲大師的「七因果」,這都是從這個上面開始──愛。
  所以,有了這個「愛」啟發的菩提心,有了這個「敬」啟發的智慧──對!成了佛了,究竟圓滿。這個「聖人之教」是這樣的啊!所以他的教是「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就告訴我們這個聖人的教是不肅而成,他不是用鞭子一天到晚來打、來抽,不是用世間這些很大的刑罰,這樣。所以《論語》上面告訴我們什麼?「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就這個。所以他是禮、德這兩樣東西,「有恥且格」,這種情況叫「不肅而成」、「不嚴而治」,我們現在漸漸地學這個,慢是慢一點,但是它是根本。所以說「其所因者」,他根據是什麼呢?它是根本,本來就應該這樣,現在我們就是學這個道理。
 
  所以說「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子之間這個道就是我們該行的這套辦法,那本來就是應該如此的;然後君臣之間應該這樣做,還是根據這個而來的,所以都從孝開始,這個孝都從內心,從這個上面,所以「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當這種心真正地來推展的話,我們稱它為「仁」,可是這個根本從哪裡啊?從孝開始。所以前面說「故親生之膝下」,而且這個是天性,實際上也是如此,父母天生來就會全心全意地關顧那個子女;小的時候,那個子女也是全心全意地仰賴父母,這個是天生的天性。所以儒家說,這個聖人是什麼?「不過因其才而篤也」,聖人只是因人本來有這種天性的,就把它加什麼?篤,就是把它加純厚,像煉鋼一樣。那個爛鐵,它本來有這種鋼的特性,只是有很多雜質在裡邊,不斷去煉哪!一煉它越來越純、越來越純,到最後變成最好的了。可是你不煉的呢?越來越爛、越來越爛,那破銅爛鐵,銹掉了,那最糟糕、最糟糕的莫過於此!
 
福智之聲第207期
Back to top
《福智之聲》搬新家囉,內容超精彩,手機、平板都能看得很輕鬆,讀取速度也更快了呢!

邀請您到 http://www.blisswisdom.org/publications/bwvoice
閱讀我們最新文章!

或點選您想閱讀的期數,我們將導引您前往該網站:

60期~159期

1996.10~2005.01

160期~230期

2005.03~2017.04

231期~最新

2017.07 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