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真如老師開示
依法內觀 當下提正念
──真如上師於憶師恩法會開示
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憶師恩法會」邁入第十一個年頭,真如上師說:「走到今天,特別特別感恩師父的加持,沒有他的加持,實際上在無上菩提這條路上,我們寸步難行。」
今(2015)年憶師恩法會,上師不忘深情引領大家優游師父(日常老和尚)功德海,同時,上師也分享了幾則師父的日記,勉勵追循師父腳印,做一個如理如法真正的修行人。以下是上師開示重點:
事事殷重發心
看了師父的行誼、聽了師父的教誨,特別感佩兩點:第一,意樂,清淨的意樂;第二,非常認真。
做每一件事,師父都非常在意發心是什麼──天天說要成就無上菩提,像佛陀一樣,那現在做每一件事的發心,是否有這樣清淨的動機?
我們的習慣是「啊,就去做了!」沒有殷重發心。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有發心這回事;就算知道了也不列為重點;就算想要列為重點,但還是會被遺忘。都是師父告訴我們、提醒我們、叮嚀我們,要知道這件事極為重要,不可忘記。
我看到師父,處理團體大大小小的事,都會在佛菩薩面前殷重發心。師父七十多歲了,是一代高僧,利樂有情很多攝心的方便,在他的心續裡應該是極為純熟的事,為什麼卻示現出像小學生一樣,每一件事都那麼那麼殷重發心?我們可以好好想一想。
重視每個當下
師父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非常認真!師父擦桌子、拆信封、撕饅頭紙等生活小節都一絲不苟。吃饅頭時,有人可能會吃掉一半才發現:「喔,有紙啊!」或者把紙連饅頭皮都撕掉了,師父則是沾點水慢慢撕,從來都是撕得整整齊齊一整張的。我曾經問師父:「撕信封這樣一點一點撕,會不會很浪費時間?」覺得趕快看信之後去念經啊,好像比較清淨。師父笑一笑,不置可否。
現在慢慢領會到,如果能在每一件事上調伏心馬,讓自己不焦灼,不一直想要達到那個結果,重視當下所造的業,這是不是一門很深刻的功夫?我們一開始走上第一步的時候,就想要趕快到達終點,而從始點走到終點所造作的業通常是被忽略的,我們那麼在意速度,速度!卻沒有在意內心的質量。
拜讀師父的日記,益發覺得,「於小罪見大怖畏」的修行,如果做每一件事沒有很清醒向內覺察的覺照力,怎麼能看到罪?先看到罪,然後慢慢看到所謂的小罪。而看到小罪之後,會生起大怖畏,還是會忽略過去?我們可能覺得沒什麼,浮浮泛泛、漫不經心、不以為然、很麻木的這種現行,在我們生命的業流中是如此地強盛。
跟大家分享幾則師父的日記。師父的日記平常完全不給人看,為什麼?力求徹底的真實性。因為不是為了寫給人看的,只是記錄每天怎樣去鬥煩惱,太樸素、太真實、太自然的一個修行人一步一步的腳印。如此親切的腳印帶著我們,我們一定要好好努力。
一碗甜飯
緣起法會中有進茶還有甜飯的供養,師父記說:「緣起法會中的茶和甜飯之例,形式上是有了,但內容呢?其次,即使形式有了的話,形式對不對呢?應想到任何東西必須要好好地傳授才行!」下面一段寫:「感想:今吾等學無上菩提,能欠缺上下兩代之間的好好傳授嗎?!教者諄諄善誘,學者認真學習,非常認真地切磋琢磨,方乃有成。」一碗甜飯,看看師父的感悟!不會放過生命的任何細節,總是緣到自己的宗旨,考慮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師父持戒的態度是戰兢惕厲、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種生命狀態,很多人是不習慣也不舒服的,因為整天提著心力,好像不能很開心、很放鬆。實際上這種警醒的狀態,會有另一種放鬆感,就是遠離惡業那種心靈深度的寧靜。
我們平常對到境,眼耳鼻舌身意就迅猛地緣上去,黏成一團,完全沒有反觀內心的內照力,當下造善、造惡自己無法覺察,那麼「瞥爾即犯」的菩薩戒要如何持守呢?當下的心隨逐著境在狂奔,像一條河不可控制地奔流而下,沒法停下來讓那個濁水變清。太張狂的狀態,非常妨礙內觀。必須靜一靜,當下把握內心,向內觀察自己所造作的業是朝向哪裡。
滑溜溜的死症
師父常常在日記裡會寫到:「至心感謝上師、三寶、護法之無上加持與垂賜,使弟子(弟子都寫得很小)於晨起修上師相應等等,能有多大多大的進步。」提到上師相應時,師父寫了這樣一段:「能即時識破一向常犯的懈怠心,此心總是拖拖拉拉,讓自心處在滑溜溜死症中,似念非念地做功課,表面上是在做,實際上完全在浪費暇滿大寶。」
這句話有太多可用功處。「即時」,然後「識」,能不能識得破?識破什麼?「懈怠心」。這個懈怠心是如何現行?「常犯」,每天差不多都這樣。這個心識破它什麼相狀?「拖拖拉拉,讓自心處在滑溜溜死症中」,那滑溜溜的死症是怎麼樣呢?「似念非念地作功課」,我們都作功課,可以朝內心裡觀察。「表面上是在做,實際上完全在浪費暇滿大寶。」
師父接著再剖析:「而且由此等流習氣,不知不覺總會陷在此死角中。如果因為體力差、心力弱(似是理由),」昨天太累了,昨天熬夜了,晚上沒睡好、多夢等等,我們總有一種理由告訴自己早課可能可以這樣過去。「先隨口唸過,」聽這些心態,「先將形式做好,」這已經是很有正念的人,會要把形式做好,然後「等到下一次再好好做」。「應該能由正念正知識破,知道用功須當下一念提起,否則拖拖拉拉永無了期,也永無希望!唯有如此努力,即使病苦、死苦也絕不例外。這樣真正皈依持戒之心才不被境奪,才是正皈依也。」
這一段揭示了念誦應該有的基本狀態。能夠學會在這種狀態下用功,一拿到經典就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去誦,這一生必將受用無窮。如果一拿到經典就昏昏欲睡,就想這次先這樣,下次再努力,而當前的一念不用力提起,師父有四個字——永無希望!該如何對治呢?要善於分配你的體力;另外,發現問題之後不要以各種藉口為由,不去照破這個習慣煩惱,那是永無希望,很可怕的毛病!
對境觀功念恩
師父也有記我一些用功的狀況,表揚了一下說:「凡此種種都是真實功夫,都須在境界上歷練獲得,一點虛假不來。理論上的空言,欠真實功夫,到此都成戲論。誠如其所言,生起嫉妒心的時候,隨喜自他功德的心情就消失了,反之亦然。」注意喔,「平時我們總說觀功念恩,但對境時要能如實生起此心才是。因此得到此暇滿大寶,又有傳承師長攝受垂示加持,若仍被惑業纏死,那真是沒有心肝的人啊!」
依法照見內心
「下午兩點的時候大家集會,其中有淨明法師、如證法師、禪聞法師、如得法師、如願法師、如旭法師、如亨法師、如偉法師等在一起談。」大家跟師父隨宜談談個人受用的狀況,師父說:「儘量設法使大家能觀察內心,依法照見內心是最重要的一步,這一步跨不出,學佛永無進步。平常人的業習氣,內省是件高難度事,尤其是念書人,習慣性地以文字遊戲為得到,而世間亦以此為衡準標準,所以欲求透過這一關,必須花一番努力才是!」
這一段最重要的,是要大家能向內觀察,觀察自己的現行煩惱。「依法照見內心」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前面的例子,如何發現作課時、聽聞時,一直現行的不如法狀態,要用法的明燈去照見平常看不到的東西。照了之後要照破,照破之後當下提起來,這才有希望。如果一直被這個習氣牽著走,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師父說:「永無了期,也永無希望!」
依眾靠眾擋住逆流
再唸一段,這是浴佛法會結束之後師父寫的:「法會圓滿日特別向大家說明,以共同目標所形成團隊之重要。吾等今日依法形成法人,必須尊重法,尊重之方式──信心及智慧(所策起的力量,自己善淨業及三寶護法的加持)。若不能依眾靠眾,處今日強大的逆流中,必被沖走,共同淪墮。所以今以共同為目標能實踐,不但自己守得住,而且能使很多有心人都聚在一起,不但可以擋住逆流,且可以繼續擴大增長、相互輔助而救得很多人,特別可能將有可能的災難淡化掉。」
師父特別特別在意我們一定要尊重法;還要依眾靠眾,在僧團裡、在居士廣論班裡都要依眾靠眾。在今日強大的逆流中,如果不依眾靠眾,自己在一個角落裡,並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對抗過度染污的外境,一定會被沖走,一起掉落。如果有共同目標所號召的一群人,不但自己守得住,還能讓很多有心人聚在一起;不但可以擋住逆流,而且可以繼續擴大增長,相互輾轉救更多人。
聚在一起能擋住逆流,是一種持戒的精神。如果很多人都發心好好持戒,可以防止將要發生的大災難,這在經典上有記載。如果我們這一群人聽了師父的教誡,好好守護內心,認真持戒,就是祈禱世界和平,祈願所有的眾生能夠遠離災難、遠離瘟疫、遠離病苦、遠離戰爭。
這些珍貴的教誡,如果能夠放在心上不停串習,成為慣修,就是最真實地憶念師父的恩德。師父其實最最在意這個!如果有人跟他報告看到什麼煩惱了,在那個煩惱的對治上有一點進步了,師父的眼神馬上就特別燦爛。
建師父紀念館
如何讓世界上所有的人知道有這麼一位高僧?他是一位出家人,卻關心農民怎樣種糧食,關心大地,關心土裡、水裡、天空裡很多被忽略的小生命;他住在寺院,可是心懷天下蒼生,關心教育,關心老師的痛苦、家長的痛苦、孩子的痛苦;他精勤苦修,但始終關心居士們的無限生命,創辦了研討班,讓大家竟然也學了這麼專業的一本論!
所以,我們一定要在根本道場蓋一座師父紀念館,想想會迎來全世界多少參訪者、朝禮者,看一看師父貢獻了這麼多年生命的地方,看一看師父所開創出的僧俗這麼廣大的事業,乃至他對全人類、對所有生命大悲的柔情!請大家好好努力,把這個願望放在心裡。
而對師父最深刻的懷念,就是要把他的教誨放在心上,千萬不要忘記。注意師父那句話——當下提起正念,不要拖延。用法的明鏡反照自心,斷惡修善,實際上就是在我們心中為師父建立的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