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1gk-is-656.giflink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2gk-is-656.giflink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3gk-is-656.giflink

朝霞夕暉一淨土

──桃園慈心教育農場
◆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桃園慈心教育農場從無到有,籌設各項軟、硬體設施,經歷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一路披荊斬棘至今,整地、種樹、組合屋充當教室、搭建佛堂、規劃農場經營,翻建豬舍成目前的教學中心、設計香草田園餐飲、農場導覽課程規劃等等。一群人每次遇事、遇境時,除了虔心祈求三寶、師長,賜予突破困難的力量,更以「觀功念恩」,改寫自己生命的劇本
 
  當初昇的朝陽,萬縷金光灑向這片淨土,照臨農場上的萬物,農場經營逐漸步上軌道,同行們各自調整心續後,準備接引更多的眾生,一起來認識師父的慈心理念。
 
 
投筆從農的日子──孫仁益師兄
◆台北 呂素惠
 
  在福智團體的淨智、文教等各單位,皆有豐富閱歷的孫仁益師兄,因緣際會下也加入了廣福領域的學習──擔任桃園支苑廣福組組長。剛加入桃園慈心之際,他以「空降部隊的菜鳥」來調侃自己,尤其是對農務一點也沒概念的初生之犢,來到有別於以往、完全陌生的環境,遇到的幾乎都是比自己資深的義工和幹部,如何帶領這些「老前輩」在佛法的學習上向上邁步?一開始,他在學習方式的改變,並未馬上得到同行的認同,共事的過程中,甚至擦撞出不少激烈的火花。
 
  孫仁益師兄不斷思惟到底要用什麼方式,突破眼前的困境?回想當初師父圓寂的時候,上師就是利用「共學」,引領僧、俗二眾走過艱辛的日子。他決定依循聖者的智慧,帶領農場義工共學慈心理念。想要計畫順利推展,面對新承擔,自己便需精勤努力。於是借來慈心相關厚厚一大疊的書籍,回家仔細研閱;同時也在正處建設階段的農場開啟共學課程。
 
  起初的共學,進行得並不順利。經驗豐富的資深義工們並不服氣,也不以為曾經執教鞭拿粉筆的孫仁益,會比他們這群久拿鋤頭的人,更理解農場的走向。仁益師兄除了繼續堅持和大家共學之外,他還請出了「殷重祈求」和「觀功念恩」兩樣法寶。
 
  之前在文教,孫仁益師兄笑說,幾乎用不上「觀功念恩」這項法寶。因為自恃教學經驗豐富,沒有人敢忤逆他,偶爾出現質疑或不同的聲音,他只要提高點音量,大家也都噤若寒蟬,不敢再有意見了。
 
  曾幾何時,自己慣用的解決之道,根本無法在農場裡施展,論音量,比不過眾人之聲;論農務資歷,更是比不上。孫仁益師兄靜下心來思惟:「我該怎麼辦?如何繼續走下去?」不斷祈求三寶、師長的加持,希望找出可以突破眼前困境的方法。
 
  由於先前在文教的串習,腦中自然現起「觀功念恩」的教授:「為什麼要觀功念恩?因為想要離苦得樂。」今天承擔師父志業、作師所喜,卻感覺寸步難行、非常痛苦,正如師父說的:「每個人都依著自己的習性和觀念去看待事物、去衡準他人,因而產生了恩恩怨怨,造業流轉生死。」仁益師兄很想離苦,決定用「觀功念恩」最佳法寶來脫苦求樂。
 
  有一回,農場供應的香草田園餐,是許多人花費心力研發而成,但是經驗豐富的掌廚師姐將餐點呈現後,卻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食物,於是群起發難,更有人直接要孫仁益「點醒」掌廚師姐。他覺得她很盡力想要做出獨特的餐點,雖然效果不佳,但用心可喜呀!
 
  如何做才不傷人?孫仁益師兄藉故親自下廚房,「表面是幫忙,其實是在監督,希望做出來的菜不要落差太大!」可是,就在下一次的活動中,餐飲依舊沒有改變,這位同行馬上反應:「為什麼到現在還是這個樣子!」一方強調須符合大眾的務實口味,另一方則著重在菜色挑選和擺盤的視覺享受。夾在中間,兩面不是人的孫仁益權充和事佬:「人家要改變,也要給予時間和機會。做菜本來就要慢慢調整,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圓滿境地⋯⋯」幫了這個,得罪了那個,這位同行說:「好吧,以後我都不講了,隨便你要怎樣!」說完負氣離開。
 
  同行之間相處,類似上述的情況,輪番在農場上演,面對這種大大小小的火花,孫仁益師兄提醒自己別忘了用「觀功念恩」的角度來省思。思惟轉換後,便可看到事相的背後,同行的諸多功德,也會體諒他們各自堅持的理由,無非都是想饒益每一個來農場體驗的人,「他的心和我的心其實都一樣的!」這麼一想,便不會覺得自己是兩面受敵的夾心餅乾了。
 
  除了練習施展「觀功念恩」法寶,孫仁益清楚不可以靠嘴巴光講,而是要以身作則,帶頭實作。所以他凡事躬親,跟著大家一起做。慢慢的,先前眾人對這位「空降隊員」所採取的種種防禦對立逐漸瓦解,在他帶領同行彼此串習觀功念恩、代人著想的用心下,桃園慈心農場上上下下一反過去稜角分明,撞來撞去;現在,大家願意學習放下,配合他人。
 
  孫仁益愈來愈明白,能跟師長的心相應、照著修改,生命才會獲得改善,否則白白浪費得來不易的機會;而同行是自己最好的助伴,幫助自己檢視是否把師父教誡放心上,並且實踐出來,如果沒有同行,什麼也學不了;他也珍惜桃園農場這個學習環境,一群人在此歷事練心,期盼邁向和合的增上生道。
 
上下之間的抉擇──閰玉中
◆台北 余錦玫
 
 
  參加企業營後進入廣論研討班的閰玉中師兄,對無限生命、慈心理念印象十分深刻,雖然廣論學習不久,但很想投入有機耕作。2011年,他接受班長孫仁益師兄的建議,到桃園慈心教育農場護持,就在農耕實務中,發現每一念之間,就是「可上、可下」之間的選擇,學習體會特別多。
 
  不管是廣論的學習,還是農務的操作,玉中師兄謙稱都是新兵,所以每次對到不是自己所預期的境界時,往往都會不知所措,不會用法,而讓自己陷入很大的煩惱中。2011年秋天,他用心照顧的白花椰、綠花椰,終於等到收成的時節,隨即出現了幾隻紋白蝶,當時他不以為意,繼續施肥照料。接著一、二十隻的蝴蝶翩翩飛來,之後愈來愈多,約莫一、兩百隻,滿園飛舞。
 
  就在他憂心菜葉遍滿蝴蝶的蟲卵時,他聽到參訪農場的客人說:「哇!那麼多蝴蝶,好漂亮啊!」原是讚美的話,聽在他耳裡卻是如此刺耳,他不敢回頭,只怕自己擋不住惡口:「難道你們不知道蝴蝶的幼蟲,會啃食菜葉嗎?」躲不過幼蟲啃食的綠花椰,最後全被吃光光。孫仁益師兄了解他的心情,勸他「掌握意樂」,他還是不能理解箇中道理。
 
  後來,改以架網來種植花椰菜,少了空中飛舞的蝴蝶,竟然多了地底鑽出的金花蟲,花椰菜終究還是被一掃而空。菜被蟲吃光,成了他難以排解的心事,踏進農場變成艱難的一步——他消失了一段時間!
 
  不過,到了農場需要翻土,希求更多人力協助時,閻玉中師兄自動出現在農場。翻土時一不小心就傷到蚯蚓,甚至喪命。偏偏又聽到訪客說:「你們這樣不是在殺生嗎?」他很難釋懷:「我沒有殺生的意思,為什麼被誤解?」好不容易整理好心情重新出發,又遇到這樣的質疑,他的心情再次跌落。「為何如此難過?」深究之後,發現自己最在意的是「別人對自己的批評」,攸關顏面問題,怎能不在乎?
 
  就在閰玉中師兄對蟲、對人苦無對策之際,同行善友成為他的支撐,尤其孫仁益師兄再再提醒他:「若自問沒有心要殺蟲,意樂沒錯就應堅持,不應起退心。」和一群同行一起串習慈心理念,一起研討廣論,他逐漸了解師父推動有機無農藥事業的涵蓋面,竟是如此寬廣。
 
  他學習到,有機耕種前的整地,盡量不傷到小蟲,萬一不小心傷到牠們,先以慚愧的心對待有情;推動有機農業可以幫助更多的眾生,甚至可以挽救地球,小蟲用牠的生命來建立教法,成就對眾生更大的饒益;若土地交給慣行農耕的農友,傷害的不只一些小蟲,而是難以估算的有情,「兩害相權取其輕」是目前不圓滿狀態的可行之路。
 
  他體會到師父的悲心,既慚愧又佩服。再見到玉米田間的金龜子、花椰菜上的蝴蝶,心情逐漸放緩,希望消除自己與昆蟲之間的對立——作物給小蟲吃,也算是結善緣,未來自己有能力時,也能助牠脫苦,彼此相互增上。
 
  「在可上、可下的時候,你一定要選擇可上的那一步。」師父的法語讓他猛然驚覺,原來在可上、可下時,自己一直選擇往後退,明知道要往上走,卻一直顧慮別人的看法而裹足不前,實在得不償失。「何不放下別人對自己的誤解,何不放下速疾完成事項的心情,多花一些心思在廣論的研討。」經過一番法水滋潤,師長及同行善友的策勵,自己更堅定要好好做下去的決心,以報師恩。
 
藝術農夫的心事──劉俊和
◆台北 黃素蓮
 
  走進桃園慈心教育農場,滿園綠意,莊嚴的佛堂、豬舍改裝的教室、別樹一格的五角亭等,一項項的藝術設計融入農場建築,這些都由負責農場工程的劉俊和師兄擔任。畢業於國立藝術大學的他,有著許多專業藝術創作所展現的巧思,在農場逐步呈現的過程中,學習調伏內心的煩惱。
 
  劉俊和師兄猶記初做義工時,第一次為憶師恩法會種花的情景,原本,他壓根兒就不想種田做粗活,推說不會,沒想到負責的師兄說:「就是不會才要學。」他只好跟著大家一起種花。直到憶師恩法會當天,看到每人手中都有一朵美麗的向日葵供養三寶,因為自己參與了種花,「每一個人的善願,我都有一份」,內心無比歡喜。
 
  第二年,再次種植向日葵,劉俊和師兄心想:「這麼容易的事,我一個人只要有一台耕耘機,就可搞定。」沒想到播種之前還要做灑淨儀軌,不僅邀請法師,現場還來了兩百多位義工,當桃園支苑長一聲令下,大家一起撒下種子時,所有自己事前計劃好的流程,與當天完全不一樣。一氣之下,轉身離去⋯⋯
 
  後來投入農場建設,為了製作農場大教室的矮櫃,設計圖及配置圖在幾次的會議中完成確認的動作,並做好了規劃,劉俊和師兄特地請假,並找幾位義工前來協助。不料,施工時卻要改變位置,「之前在會議中,不都已經拍板定案了嗎?為什麼還要更改!」他再度氣得掉頭就走⋯⋯
 
  就在回家的路上,孫仁益師兄傳來一封讓他終身難忘的簡訊:「回向有總別,事相也有總別,但宗旨只有一個。我是老師,你是藝術家,每一個專業都有其執著,我們好好一起練習放下。」退一步想,更改,無非是讓事情更臻完善,沒有人會故意找麻煩,自己何必如此執著,雖然各自做的事情不一樣,但護持農場的目標是一致的,他逐漸釋懷了。
 
  劉俊和師兄看到有用的資材,就會先蒐集起來,「也許未來可能派得上用場。」可是對管理農場的師兄而言,希望農場整體看起來井然有序,「如此東一堆、西一堆的資材,看起來很雜亂。」每每看到一堆雜物,管理農場的師兄總會警告說:「再不收拾,就要拿去烤地瓜!」這樣衝突的畫面,常常在農場上演。
 
  如何避免彼此觀過,孫仁益師兄用心引導,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共學,大家一起學習觀同行及師長的功德。現在,當莊嚴的佛堂贏得眾人的讚美與隨喜,劉俊和師兄開始捫心自問:「設計圖雖然是我畫的,但供奉的佛菩薩是我請來的嗎?蓋佛堂用的枕木是我搬來的嗎?鋼筋是我買來的嗎?沒有其他義工的協助能夠成辦嗎?」原來,這些都是大家努力的成果。
 
  他發現成辦一件法人事業,需要整體的和合共業,以及至心祈求師長加持,不是憑藉個人的專業或能力就能承擔,霎時間,自己變得渺小了。透過一次次的歷事練心,剛強難調的個性也逐漸柔軟了。
Back to top
《福智之聲》搬新家囉,內容超精彩,手機、平板都能看得很輕鬆,讀取速度也更快了呢!

邀請您到 http://www.blisswisdom.org/publications/bwvoice
閱讀我們最新文章!

或點選您想閱讀的期數,我們將導引您前往該網站:

60期~159期

1996.10~2005.01

160期~230期

2005.03~2017.04

231期~最新

2017.07 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