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1gk-is-656.giflink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2gk-is-656.giflink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3gk-is-656.giflink

卓越vs.幸福

──醫師作家侯文詠與福智如得法師的對談

◆莫少閒 整理

 

  侯文詠打小認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高中時每天下課後一定要比同學多念四小時書,侯文詠立志考上醫學系當醫生。當他如願進入醫學院準備朝醫生的路前進時,發現大學的成績只要六十分就可以過關,同學們不再專注於課業,忙著參加社團、交友聯誼。失去了努力拚命的理由和競爭對象,他開始尋找讀書之外的一方世界。

  迷上電影,想拍電影;環繞在齊瓦哥醫生、阿拉伯勞倫斯的世界裡,侯文詠深思著:戲劇裡主角們的一生如此轟轟烈烈,而我的人生呢?讀書→考試→當醫生→賺錢→賺錢→賺很多錢,擁有房子、車子、妻子、孩子和名聲,一路風光至老死⋯⋯「哇!這部電影好難看啊!」侯文詠說。

 

什麼是卓越?

  想當導演的夢想由於父母反對而作罷,侯文詠決定將熱情投注在自小熱愛的寫作上,因為寫小說算是副業不會影響日後醫學工作。從大五到大七積極參加各類文學獎,一共得到十一個獎項。並在醫學院畢業時出版了第一本書。

  一直是人生勝利組的侯文詠,接下來出了數十本暢銷書,在醫院的升遷也快,三十歲就成為總統醫療小組的成員。他對於當時的生活非常滿意;簡而言之,就是「意氣風發」四個字,覺得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來的。

  與其說卓越,如得法師覺得自己是一個幸福的人。

  在純樸鄉下長大,因成績優秀考入城裡的高中,如得法師離開老家開始在外住宿。接收到新的刺激,生活也隨之改變;想起那段飆車、撞球、麻將、電玩、喝酒樣樣瘋的時光,他簡單用兩句話對比:「小時候家裡是用獎狀裝點牆壁,高中時宿舍是用記過單貼牆壁。」樂極之後就是大學聯考落榜。

  重考那年,補習班的地理老師改變了如得法師的生命。老師是佛教徒,上課時除了教地理外,還傳授人生哲理以及面對生命的態度;從此,如得法師除了認真念書,也開始跟著地理老師學佛、吃素;感覺內心一直在尋找的那一塊缺口慢慢地填滿了。

  第二次大學聯考如得法師成績突飛猛進,總分進步300分,如願進入理想的學系。四年的大學生活,如得法師積極參與服務性社團和佛學社,也參加許多佛學活動,如佛教夏令營、慈濟志工等等。某次打禪七中,突然發現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已經找到,那就是佛學;他決心出家。

 

人生的選擇?

  一位小女孩點醒了侯文詠的卓越人生。

  擔任主治醫師時期,侯文詠被派去幫忙癌末病人做疼痛照顧。辦公室旁有個小黑板上寫著病人的名字,每週大概有一、兩個被擦掉;連續五年的時間,他送走了四、五百位病人。

  有一次病房轉來一位小女孩,她是侯文詠的粉絲,每次侯醫師帶著實習醫師巡房,小女孩都用熱切仰望的眼神跟醫師聊天,侯醫師也關心她、給她打氣,醫病之間互動極良好。小女孩病情好轉了一陣子,然而終究敵不過病魔,癌細胞擴散極快;臨終之際她要求見侯醫師一面,但侯文詠當時手上有個重要的麻醉手術無法前去,40分鐘後再到病房,病床已空。

  小女孩的姊姊在病房外等著侯文詠,拿出一個大牛皮紙袋給他,裡面是好幾個月的止痛藥,女孩知道自己不可能痊癒了,所以沒有吃藥,每天跟醫師的互動是為了支持醫師。侯文詠這才發現引以為傲的風光和名銜,只在滿足自己的虛榮;還一直以為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

  成功的定義是什麼?侯文詠是名醫、是暢銷書作家,然而他看到自己背後是虛無縹緲的不真實。「是不是可以給病人更好更有用的東西?」侯文詠經過這件事深深思考著⋯⋯

  之後侯文詠到雅魯藏布江旅行,坐在岸邊一個下午看著江水,看似沒有流動的江水其實一直慢慢流去而且永不停滯;他突然覺得有點害怕,生命中消失的一切就像緩慢移動的江水,有時容或無法察覺,但從不停止。想起自己以前對卓越的定義似乎有點問題;以前的他像是一個堆滿了名聲、錢財和人脈的大倉庫,此時他希望人生的短短一段時間要完全精采。而這個精采不只是名望和錢財,「什麼是卓越?就看你用什麼價值去看待人生。」侯文詠堅定地知道了。

  回台灣後他辭去醫院的工作,他知道有人能代替他醫師的工作,但是寫作這個夢想,侯文詠堅持繼續做下去,用文字的力量溫暖更多人。

  遇到好老師,如得法師的生命有了轉變的契機。

  想要出家但家人都反對,大學畢業後如得法師先順著大家的意去服兵役。那個保守的年代,在軍營中吃素的如得法師被操得很辛苦,有時伙房會在每一道菜裡加入肉絲肉末;如得法師就默默的扒完白飯。每晚當身心都最最疲憊時,他按下從學校帶來的日常老法師錄音帶,一卷一卷聽著,每聽必哭。因為他發現自己的疑惑,在錄音帶裡,老和尚都解答了。老和尚知道真正離苦得樂的因在哪裡,如得法師希望自己也能快快得到。

  當完兵才是人生最大的抉擇,面對不贊成出家的親人和女友,如得法師一直思索著最好的解決方法,要離開家人出家嗎?還是像補習班的地理老師般在世間當個利益學生的教師?或是到其他善法行業做善事?猶豫不決時他常常跑去新竹鳳山寺親近住持日常老和尚請益。有一次一位資深法師知道了如得法師的困惑,建議他一個有別於以往、新的抉擇問題的角度。

  我們想事情總是從現在發生的時間點想方法,想著接下來該如何解決。而這位資深法師建議如得法師何不由後往前想,想想最終最遠處自己想要的結果再往回推。於是如得法師想到他的晚年,他看到日常老法師年紀雖大,但在寺院裡好多法師圍繞著他聽法,還有很多居士常常跟法師請益,所有的人看到日常老法師的智慧與溫暖,都想親近他;法師越老越像個寶,而自己身邊的老人越老越被嫌棄。「我也要跟日常老法師一樣,到老都散發光明、利益很多人。」

  順利進入鳳山寺僧團的如得法師和其他法師一同跟著日常老法師學習、有著共同的高遠目標,並到各大專院校幫助同學心靈成長。雖然出家,但與從小想當老師的志願不相違背。多年後的今天談到「卓越」這個名詞,法師謙虛的說:「我不聰明但幸福,因為我有幸遇到好老師,讓生命有轉變的契機。」

福智之友第123期

Back to top
《福智之聲》搬新家囉,內容超精彩,手機、平板都能看得很輕鬆,讀取速度也更快了呢!

邀請您到 http://www.blisswisdom.org/publications/bwvoice
閱讀我們最新文章!

或點選您想閱讀的期數,我們將導引您前往該網站:

60期~159期

1996.10~2005.01

160期~230期

2005.03~2017.04

231期~最新

2017.07 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