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開卷有益
來,嚼一場美味
◆文∣王靜怡 圖∣聯合線上提供
讀劇《食家與廚娘》劇照之一。 |
「閱讀是一把開啟與世界交流、與自己對話的鑰匙。」視聽障者是否還可擁有另一把突破「六點世界(點字)」、「九歲瓶頸【註】」,進入更深探索與享受的鑰匙?
在工作的空檔,去探班《食家與廚娘》讀劇【註1】。食家,指的是一本叫《食家列傳》的書。廚娘,指的是《紅燜廚娘》這本書。這兩本都是關於飲食的書。
飲食本身就是很吸引人的主題,前些時候看國家地理頻道時,聽到一位美食作家受訪表示,料理之所以能激起人們這麼多的興趣,可能是因為食物的體驗幾乎綜合了所有的感官刺激。而神經語言學的理論背景則認為,一個事件帶給個體越多的感官刺激,越容易讓我們牢牢記住一件事情。
能單靠文字來喚起讀者五種感官印象,就是飲食文學作家最讓人佩服的一件事了。而將飲食文學融入劇場空間,並在劇場空間中僅靠著演員的聲音和肢體去傳遞五感融合交替出的情感記憶,應該會是一大挑戰。所以在看戲之前,對這齣戲真的是充滿想像。單看劇名是很容易讓人一開始以為劇情會繚繞在味覺的記憶裡。確實,這兩本書的內容與文字一再地在劇中以不同的方式閱讀以及詮釋,但我覺得其實本劇背後真正的主題應該是閱讀經驗,藉著兩本書的漂書【註2】活動,在不同的讀者心中喚起相近又各有其趣的印象。
我特別喜歡一段畫面,在畫面中眾人分別在不同時空閱讀著同本書的同個段落,不同的聲音帶著不同的情感,同樣一段描寫麻婆豆腐的烹調,每個人讀起來的感覺並不相同,但其實又很和諧。搭配著布幕上的投影、光影,音樂和演員們的聲音,這個劇場真的帶有魔幻的力量。和演員們同在一個空間,在小劇場中虛實的界線不會被框在一個固定的位置,與戲是如此接近,以至於看戲的過程中有好幾次我都覺得脖子起雞皮疙瘩。
在這六位表演者當中,其中有四位是聽障或視障的演員,大部分的時候聽障或視障的演員出場都會搭配一個無聽力和視力障礙的劇場演員,我想是為了對戲上彼此補充,但另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是,整個舞台上只有一個聽障演員和一個視障演員,聽障演員用手語演出,而視障演員則用聲音演出,看不見和聽不見彼此的聲音或動作,讓我瞬間稍微抽離戲劇的替他們擔心會不會抓不到對方的cue,不過我多慮了,因為我看不懂手語啊!所以沒對上我大概也看不出來吧!
但我覺得這齣戲中安排的聽障或視障演員將戲劇的主題「無障礙閱讀」【註3】呼應得很好,我很喜歡其中一位視障演員陳羿如說的話:「不管你少了什麼,你還是能透過閱讀,去接收缺失的訊息。」如同視障者或是聽障者,每個人、我或每個做為讀者的其他人,其實都帶有某種程度的障礙(偏執)。即使這些障礙某種程度會阻礙我們去體驗身邊的環境,但閱讀這件事情之所以美好,就是可以讓我們突破自己的身體,和空間的障礙去體驗更寬廣的世界。
【 註 】九歲瓶頸:指啟聰學校高中生的平均閱讀水準大約是四年級。
【註1】讀劇:為一種存在於演出和文字之劇本間的表演閱讀形式。演員公開朗誦劇本,以最簡潔乾淨的聲音表情表演詮釋劇本,讓觀眾用聽覺及想像力細細品味。
【註2】漂書:就是圖書漂流,是指書友將自己已閱讀的書貼上特定的標籤投放到公共場所,如公園的長凳上,無償的提供給拾取到的人閱讀。拾取的人閱讀之後,根據標籤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將該書投放到公共環境中去,讓其他人能取閱。
【註3】無障礙閱讀:此處指為了積極邀請身心障礙者參與並感受藝文跨界的魅力,政府與民間機構所推動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