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季節話題
猴到人間萬戶春
◆文∣余愚
2016是申猴年,故宮以「玉猴騰祥」為主題,為即將到來的猴年,製作了一份月曆,介紹院內所藏與猴有關的重要文物,有易元吉的「喬柯猿掛」、「猿鹿圖」,溥心畬的「雙猿」等不勝枚舉。
在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中,猴亦如龍、虎,頗受一些族人喜愛和尊崇,甚至一些少數民族至今還尊為「祖神」,例如古稱吐番的藏族,先民至今仍奉為祖先圖騰。據《唐書》、《資治通鑑》記載:吐番人古有「紋猴面」的習俗,在藏族古籍 《西藏天統紀》中有提到先祖是獼猴所變的神話,至今在藏人盛典的跳神中,仍保留戴猴王面具的舞蹈,其他還有彝族、土家族、羌族都崇猴。台灣的卑南族,至今還有祭猴的成人禮。
因猴與侯諧音,猴在漢民族文化中是吉祥動物。圖畫猴子騎在馬背上,取「馬上封侯之意」;兩隻猴子坐在一棵松樹上,或一隻猴子騎在另一隻猴的背上,意味「輩輩封侯」。《詩經》有句「海直有侯」,《韓詩品》解為:「侯,美也」,引申為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又泛指封有爵位的地方君主。於是封侯拜將,增添了猴一種吉祥的象徵意義。
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類的動物,聰明靈巧、輕靈黠慧,屬於靈長類哺乳動物,在達爾文進化論中認為人類是類人猿進化而來。牠的特性寓意有三:尊貴;靈活、善變、缺乏耐性;淘氣、好奇、活潑、好動。值此歲末年初特別選擇二則故事來與大家分享:
一、和氣四瑞(四和合圖)
《佛本生經》中寫道:古有卡舒耶郡國,連年戰亂。有一年突然平息,百姓生活安樂,國王沾沾自喜以為是自己的福澤惠及國民。
有一天,國王遇到一位智者,智者告訴他說:「百姓的安樂是由貴國境內某山谷有四靈獸和合共處之功德感召,不是大王的福德而起。」於是國王親自帶著侍從前往山谷中查察,見到一隻大象立於樹旁,背上頂著猴子;猴子又背負一隻兔子,兔子背上為一隻小鳥。智者說:「這四獸的坐相,為大王與國民展示敬老及和睦之意;小鳥先住山谷中,為土中之種子施肥;當長成枝葉茂盛的樹時,成為後來兔子的食物,在樹結果時,又為猿猴提供所需;在生長成大樹後,最後入住山谷中的大象得以遮蔭。四獸同意以年齡為尊卑的標準,和合共處、扶幼敬老。四獸功德惠及,貴國得享今日之太平。」國王聽後心生恭敬,便下令全國國民好好學習。
智者告知:「小鳥為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成佛前的過去生;兔、猴、象分別為其親近弟子阿難、舍利弗及目犍連尊者的過去生。」
現今這個典故常被用於和睦共處之社會及道德秩序的軌範。值此海內外一片混亂,內有政治口水淹沒,外有恐怖攻擊籠罩,祈望猴年的到來能像四和合圖一樣,帶給世界和諧吉祥。
二、從珍古德研究猩猩談環保
珍古德是英國人,1934年生於倫敦,四歲時為了觀察母雞生蛋,在雞舍蹲了幾個鐘頭,這是她第一次對動物行為的科學觀察。1960年人類學及古生物學家路易士‧李基博士,派她前往東非坦尚尼亞執行一個「研究野生猩猩」的計畫,對她而言是完成童年夢想;對人類科學研究則帶來了偉大貢獻。
她以過人的真誠和勇氣及自我要求,將黑猩猩生活史實介紹給世人。從她的研究中發現,黑猩猩有社會組織、階級之分⋯⋯也會使用工具;牠們也有類似人類喜、怒、哀、樂等情緒反應;也有身分地位階級觀念。小猩猩由母猩猩照顧,五歲斷奶。珍古德的研究糾正了學術界對黑猩猩長期的錯誤認知,也被美國《時代週刊》譽為最具影響力的「田野調查」。
除了對黑猩猩的研究,1977年她創建「珍古德野生動物研究、教育、保護基金會」(Jane Goodall Institute),致力於推進全世界野生動物保育和環境教育,並於1991年針對青少年的環境教育及人道主義,啟動「根與芽」(Roots and Shoots)學習計畫,為此到世界各地演講將理念植根在青少年身上。
她的努力在1995年獲英國女王封為皇家女爵,2002年獲頒聯合國和平使者。如今她已年逾八十,仍繼續不斷在世界各地推廣動物保育及環保活動,將她對自然的熱愛與尊敬傳承給下一代,讓人人都懂得愛護動物、愛護環保。
猴、猿並稱的聯想,走筆至此,祈望大家能學習珍古德尊重自然和生命的精神與行動力,她曾說:「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採取行動,生命才有希望。」人類若不斷破壞大自然,總有一天各類生物都可能有滅絕的危機。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老鷹想飛》,儼然在哀鳴兩百多隻台灣老鷹的輓歌,影片中,直指大量濫施農藥,破壞農田環境,許多老鷹賴以維生的食物鏈都消失殆盡,這可能是老鷹銳減的主因。如果繼續濫用,恐怕不只老鷹唱輓歌,人類也難逃浩劫。環保要做的事很多,不要認為自己很微小,只要不放棄,做得更徹底,萬物都有美好的生存環境。
最後寫幾首對聯,慶祝猴年新氣象:
雪消門外千山綠
猴到人間萬戶春
大聖迎春圖改革
新風遍地倡文明
紫燕展翅騰柳浪
金猴攀援上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