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一枝筆、一張紙,開心畫
一枝筆、一張紙,開心畫
文∣懿如.依依
圖∣黃明憲.繪畫班提供
一群活力四射的學員,為福智「精采人生成長學坊」新北市三峽繪畫班新的一天拉開了序幕。大夥兒就像多年老友,你一言我一語,熱情問候彼此一週來的生活點滴。一般多是老師在臺上講課,學員在底下靜靜聆聽,但這裡很不一樣,王炎清老師只是簡短說明了繪圖的主題及注意事項,學員們便熱絡討論起來,互相交換意見,上課氛圍輕鬆又愉快來自彼此長期經營的默契。沒多久,各自投入畫紙世界,專注於原子筆畫的創作。這一刻,時光似乎凝結了,認真的背影最美。
一枝原子筆,學會果斷的態度
炎清老師選擇以「原子筆」做為繪畫媒材,而不是可以擦擦改改的鉛筆,實在別有用心!他希望學員培養「發現美的眼睛」,多觀察環境事物,訓練思惟能力,揣摩實物與寫意之間的關連性,學會果斷下筆,進而將畫作與心續結合,真實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太極拳老師張月鳳學畫後發現,自從練習觀察,看事物變得更仔細,也了解到更多不同的面向。「而且,畫畫和打太極一樣,都需要思考,才能把每一筆、每一個動作,做得更準確、更好。」她說。
曾是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義工,炎清老師對田野、自然有著濃厚的情感,也深知土地和環境息息相關。因此,班裡的繪畫題材均取法於大自然,希望藉此讓更多人看見孕育萬物的土地及自然環境之美。他特別期望,透由繪畫的過程,學員也能漸漸領會人類應該好好關懷大地、生態及重視環保的慈心精神,讓越來越多人注重並愛護自然環境。
這天課程的主題是「花」。教室外頭正飄著綿綿細雨,受到天氣影響,戶外寫生行程(右圖)只能暫停一次了。於是,老師鼓勵學員們多多聯想,記憶中的花,是什麼樣子呢?大家開始發揮想像力,將心靈深處的花,以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來。話不太多的陳春綢,憑著印象描繪出九份家中的綠樹、花葉和小鳥,畫面豐富且趣味十足,讓人看了心情也跟著悠閒自在起來。
打破心框架,畫作更自由寫意
學員一邊動筆,老師一邊巡視,幫沒有頭緒的人指引方向。老師的各別指導,就是為每個人量身訂作的專屬教學。仔細聆聽老師的解說,可以感覺到他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許多學生都覺得,老師總是對他們的畫充滿肯定與鼓勵,任何樣貌都是美的展現(左二圖)。律師圈的翁美兒感受特別深:「老師最常說『都可以』!」如果滿分是十分,即使只有一分的好,老師也會不吝誇讚,建立學員自信心,使每個人都有勇氣和動力繼續畫下去,激發出更豐沛的創作力。
老師無限制的任學員們隨意表現,再藉由個人生活經驗,慢慢啟發他們打破心裡的框架,讓畫作更貼近心靈深處,也更趨自由、真實與寫意,達到心畫合一的境界。遠道而來的游秀月是藍染老師,本身對藝術創作的感覺很敏銳,「老師作畫的旋律和自由的線條,最令我著迷。他會不斷的創新,讓我從這裡獲得許多創作靈感。」這可是來自老師對教學的精進,他常利用課餘跑去充電,學習更多新概念和知識,帶著學員一同進步、成長。
在老師的耳濡目染下,大家漸漸懂得觀功念恩,發掘其他人的優點,釋放正面能量,溫暖彼此的心,也拉近大夥兒的感情。炎清老師卻謙虛的將繪畫班溫馨、自在的氛圍歸功於學員:「他們以為自己是來學習的,其實我才是學到最多的人。」個性比較憨厚老實的他,在學生身上學到了熱情,也練就關懷更多角度的能力,因而能夠開展更多創意,再於課堂中和學員們交流,形成善的循環。
心靈補給站,密密凝聚向心力
下課前半個小時,是所有人展示當天成果的歡樂時光(右上圖)。在全神貫注的創作之後,學員們紛紛把作品貼在教室的落地窗上。雖然是未上色的原子筆畫,但整體看去錯落有致、可圈可點。大家一一站上前,分享自己畫作背後的想法與故事,老師則進一步分析畫裡出色之處。此時此地,彷彿成了氣場絕佳的心靈補給站。每位學員的眼中都閃著光彩,充斥著成就感,散發著真切的感動;教室內滿溢著濃濃的幸福氣息。
大夥兒心靈交融的同時,也得到了個別療癒,團體的凝聚力又更加緊密了。難怪游秀月覺得自己能在這兒學習,是很有福氣的!張月鳳也在繪畫班交到了很多朋友,她每週都很期待來上課,生活有了寄託,心情也越來越開朗了。陳春綢因某次情緒澎湃,不禁吐露了心事,同學們立刻不約而同的給予安慰,讓她感動不已;現在她話依然不多,但會主動帶來好吃的點心,回饋大家。
年終成果展(右下圖),學員們滿懷期待,歡喜不已。這次的展出,讓這群來自各行各業、年齡各異的習畫者,重新獲得了自己的價值與定位。展場裡,蘇碧月阿嬤守在畫前,等待親友光臨的神情,充滿了活力。這時候,每個人都是主角,每一位都是最棒的。原本互不相識的一群人,在溫情滿滿的繪畫班,願意跟他人分享自己的心,也懂得傾聽別人的故事,沒有比較與競爭,只有互相學習和關懷⋯⋯
講師小檔案
王炎清老師是出身新北市三峽的台灣陶瓷名家。以國畫和深厚的素描底子為基礎,加上長年在陶瓷公司設計地磚、磁磚的經驗,運用於後來的陶瓷雕刻創作,專攻「刮白」工夫,成績斐然。
王老師篤信佛法,將佛教繪畫藝術與傳統的磁州窯工藝結合,為台灣陶瓷藝術發展開啟了另一扇門。其創作多以蓮花和佛教吉祥圖案為題材,作品中黑白競豔、對比分明的白地黑花紋飾,充分讓人感受到莊嚴、幽靜和圓滿的氛圍。
參加過許多陶藝展競賽的他,大作曾代表台灣送給已逝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也多次將個人作品供養佛門寺院;舉辦過不少展覽,2010年陶刻畫個展「喜悅大自然」,受到熱烈歡迎。
近年,王老師在故鄉的插角國小、大埔國小擔任志工,協助學校推展藝術教育、舉辦學童畫展,呈現孩童充滿幻想、創意和童趣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