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樂齡之學
老人化的明燈
◆蔡纓勳
國立台中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副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前二期,談到生命有信仰、有宗旨(目標),是樂齡族能否真正成為快樂一族的關鍵。所以,若能在一個信仰和宗旨兼具的環境中學習,長者將輕鬆又幸福。
我是家族中的長孫,成長過程中,有一點令我想到就歡喜──有段時間常常陪伴曾祖母,牽著眼瞎的她在屋簷下曬太陽,照顧她睡覺,跟她一起吃零嘴⋯⋯直到老人家82歲往生。加上高中時到市區讀書,外宿碰到的都是親切溫馨的阿嬤,這些溫暖的印象無形中長養了自己喜歡親近老年人的習氣。
研究所畢業投入教界,並參加各宗教團體所舉辦的臨終關懷研討會。爾後進入福智團隊學習,由於喜歡親近老年人的習氣,自然加入其長青班的護持行列,這是我第一次當義工,迄今已逾十個年頭。我從長者身上看到快樂的學習痕跡,也陪伴他們經歷病苦,面對死亡,我們一起歡樂、一起成長!對樂齡爸媽來說,義工所扮演的功能角色,有些方面往往不是家屬子女所能替代。
透過教書經驗及義工體驗,深覺年老的身心靈要得到安頓談何容易?是要經過師長教化的,是需要一個良好學習環境的;就當事者來說,是要經過一番努力學習的。一般的養護中心、護理之家、長期照護中心的關懷與照護,無論軟硬體,大底以身體為主體,協助能夠料理生活為重點。
像我系上的學生到機構實習所設計的活動主題,主要是讓長輩能夠專心、能夠開懷,或者是能多活動活動,並不容易深入長輩內心世界。待互動結束,彼此「兩袖清風」,餘波能夠蕩漾迴旋的有限,亦即對長者的幫助是有限的。這學期,我鼓勵學生活動設計能夠融入無限生命的內涵,思考如何讓長輩建立生命不是只有這一輩子的概念,有了這樣的概念,既會珍惜眼前時光、樂於造善,臨終時也可降低甚至免於面對死亡時的未知恐懼!
福智長青班雖非照護機構,卻是一個深具宗旨信仰、以心靈為主、終身學習的班級團隊,它興起的價值,可能是當今人類社會漸趨老人化的一盞明燈,帶給年老長輩真實的快樂與幸福。
十年義工體驗,我觀察到多數長者具有一顆想學習的心,他們的上課精神更是感人:有些是自己搭公車來的;有些是左右芳鄰糾集來的;有些是家屬陪著來的;有些是由家人或外勞推著輪椅來的;有些則是義工還在排桌椅,就高高興興背著背包早早報到。期待上課時的學習,是他們共同的心聲。這一顆想學習的心,就意味著他們一點都不老,正如日常老和尚所說的:「什麼叫做『老』?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就是『老』!」
此外,長者義工(有的甚至年逾八十)服務長者學員,也鼓舞了長青班的阿公阿嬤,他們看見生命的餘暉,仍可發光發熱。日常老和尚解釋義工的意義:「義工有二種:世間的義工是義務的工作,沒有報酬;佛法的義工是指從事跟義理相應的工作,是有報酬的,報酬在哪裡?在佛陀那裡!」每一次上課,我們這些義工也都是滿懷期待與歡喜的,因為在護持的當下,深深覺得和這樣的樂齡族一起學習,不僅彼此增長慧命,自己也像是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真是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