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1gk-is-656.giflink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2gk-is-656.giflink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3gk-is-656.giflink

青年洄游,共譜農村曲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竹南海邊的浪花,恰恰相反,前浪拉後浪,後浪讚歎前浪強。
  因為有關心鄉土、願意向長輩取經的年輕人,
  農村的樂曲,可以聽見希望的音符在跳躍。

 

  無邊際的蒼穹湛藍,比相接的台灣海峽水面更澄澈、更清明,讓人看著看著,就想化作絲絲白雲,優哉游哉地漂浮其中。巨大的、高聳的雪白色風力發電機沿岸矗立,讓旅人有種自己被縮小,走入風車林的錯覺。

 

老故事

  這裡是竹南鎮崎頂里,一個靠海的大農村。雖然說是大農村,占地廣闊,但人口疏落,青壯年大多到外地工作,即便在大馬路正中央站上半個鐘頭,都不用擔心礙了哪輛車的通行。

  這大路,只有年邁的老奶奶用得著。老奶奶彎著高齡九十多歲的身軀,步履徐徐的橫越馬路,找對面的老鄰居閒話家常,打發時間。靠背椅一字排開,人手一片鮮紅翠綠的當季西瓜,在騎樓下一邊吹風納涼,一邊吃了起來(上右圖)。

  瓜農謝文崇說:「我是還好,幾個同輩都巴不得逃離這個村莊。寧可跑到台北三重去念建教合作,到工廠上班,都不要回鄉耕田。」竹南鎮崎頂里是早期以丘陵地形為主的苗栗縣中,一塊較陡的沙丘坡地。現年六十歲左右的謝文崇說:「你看那個仁愛路,現在我溫室那兩分地,小時候我們在那邊種花生、番薯,那個沙丘地大概有三層樓高,小朋友在上面跑跑跑,然後跳下來。現在都平啦!」

  親眼見過父執輩胼手胝足、篳路藍縷的開墾過程:人工鑿井、引水灌溉、植防風林,謝文崇對土地有一份特別不一樣的情感。他對農村沒有不切實際、虛無縹緲的浪漫想法,只有一份愛鄉愛土,願意為它吃苦的勇勁。

  謝文崇感嘆地說:「我年紀大了,沒創造力。」他希望不管是在地年輕人,還是外來年輕人,總之要有人承襲先輩的精神、接續前人的文化。

 

小旅行

  謝文崇的期望沒有落空,在朋友幫忙下,果真有二十幾位社會青年及大學生陸續拜訪竹南農村。一張張光滑、白淨,大口啃西瓜的臉蛋,在艷陽的照耀下顯得更加亮眼。

  身為苗栗竹南大埔子弟的雷岱哲,目前在竹科有一份安定的工作。雖是忙碌的科技人,但他依舊撥空關心故鄉農事。他說:「隨著營隊的夥伴們帶領介紹,親身拜訪了親土親民的在地小農,才發現原來還有一群可愛的人們正認真地為了在地發展而努力奮鬥;除了了解在地小農與地方社區目前的現狀,對地方發展也產生很多想法與架構;未來也考慮回到家鄉,找機會是否能為家鄉盡一點心力,翻轉苗栗。」

  暑期旅遊項目何其多,今年甫從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的吳雁婷,偕同好友一起參加烈日下的農村之旅。來自台北、沒有農務經驗,不怕曬黑的她說:「因為對社區工作有興趣,想多認識各地的社區發展,向有經驗的人多多學習。」

  他們一個個圍著謝文崇,聽他講故事。

  講故事不夠立體,謝文崇用閩南語說:「我們去那邊走一走。」並不忘叮嚀好幾個來自農學院,理論通達,但實務經驗不足,用筆耕田的年輕人記得擦防曬油。「有沒有人沒有帽子?我還有七八頂帽子。不對,是斗笠啦!」長輩愛護晚輩的心溢於言表。

  經過草莓園、薑黃田、蘭花園、西瓜田,沿途農作、植物景觀豐富。除了有整株都具有利用價值,據說還可支持台灣是南島語族起源地的「構樹」,還有別號「扶桑花」的大紅色「朱槿」、疑似「霍香薊」的紫色毛絨小花、看起來像針葉樹的防風樹「木麻黃」。

  每一段路,謝文崇都可以講上幾句話。這些不全是他的田,但他談起來如數家珍,一塊一塊都是同鄉鄰居的血汗結晶。農村就是這樣,沒有發達的通訊系統,卻有老一輩的口耳相傳擔任最佳資訊交換管道,誰誰誰彼此不認識,提一下父輩的名號,關係一下就拉近了。

 

放伴挽

  台灣西部沿海砂地,多種植西瓜、花生、番薯、火龍果,海岸農村崎頂也不例外。談起種花生的童年往事,謝文崇表示「放拌挽」是社區最具代表性的詞彙。苗栗縣是客家大縣,崎頂里卻以閩南族群居多。崎頂人引以為傲的「放拌挽」即以閩南語發音,意思相當於客家人口中的「換工」。

  謝文崇說:「花生要採收的時候最耗工,一戶採花生,其他九戶都來幫忙。」人與人之間互助合作的精神最可貴,不只大人們互相幫忙,小孩子也全部出動!

  「夏天早上我們小孩子四、五點就要起床,和那些來支援的村莊大人合作,把花生拔起來。砂地嘛,也很好拔,這邊堆一堆、那邊堆一堆,堆完以後一顆一顆拔下,曬乾後再全部剝殼,一斗一斗,送榨油工廠。一斗一斗喔,不是秤斤。」對多數現代人來說,清晨四五點起床可能很痛苦,對小時候的謝文崇來說,卻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中年重返農村,對他來說仍是樂多於苦。「我在外面戴了三十幾年的眼鏡,現在回來耕田,什麼老花眼、近視眼的問題都沒了。」謝文崇表示種植本身就是樂趣,從播種、開花、結果,到收成。他引用現在流行的「園藝療法」,告訴大家專注在田裡的事就能得到療癒、得到很多喜悅。尤其看到指標性生物螢火蟲回來,他說﹕「很興奮、很感動,因為看到自己的努力有成果。」

  你對現在的生活感到迷茫、緊張嗎?歡迎走一趟海岸農村,走踏土地,聽星辰般長輩的生命故事,感受歷史性文化傳承的穩定力量。

福智之友第128期

Back to top
《福智之聲》搬新家囉,內容超精彩,手機、平板都能看得很輕鬆,讀取速度也更快了呢!

邀請您到 http://www.blisswisdom.org/publications/bwvoice
閱讀我們最新文章!

或點選您想閱讀的期數,我們將導引您前往該網站:

60期~159期

1996.10~2005.01

160期~230期

2005.03~2017.04

231期~最新

2017.07 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