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1gk-is-656.giflink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2gk-is-656.giflink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3gk-is-656.giflink

孝悌,實踐仁德的根本

◆蔡忠道               
嘉義大學中文系教授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研究專長:魏晉玄學、史記學、先秦儒道

  儒家的思想以仁德為核心,仁的實踐在於對人的關顧與體貼,也就是處處為他人設想。仁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也是成聖成賢的內在根據,通貫了人生根本與實踐次第,體現了儒家極高明而道中庸的思想特質。儒家將生命的境界開顯得極為高遠,然而,其下手處卻非常切身,實踐仁德,不必遠求,場域就在我們的身邊,從我們的家人開始,由孝悌入手。

  儒家強調五倫,在人際互動中,克制自己,關懷他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就自身的價值與人我的和諧。其中,孝悌最為重要,父慈子孝即是兩者各安其所,這是仁德實踐的起點,也是核心。有子曰: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

  世上對我們最好的人,莫過於父母,他們總是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子女。子女在孝悌中,至少學會三件事:體會父母要把最好的東西給自己的心意、對於父母美好心意的全然領受,並且想全心全意回報昊天罔極的深恩。這樣的學習,讓子弟能在人生旅途上學到最重要的德行:對別人的美好心意充分感知、欣然接受並全心回報。如此,年輕人就能承傳家庭中的美好特質,並且逐步建構生命的理想。再者,這樣的特質,在其他的人際互動上,都能成就自身價值與人際和諧。有了這樣的心緒,在師生關係中,對於老師想把最好的東西傳授給我的心意,也能領受,並以認真的學習回報師長深恩,在學習的歷程中,一定是好學的學生,深受師長的器重。師長眼中的好學生,他人眼中的體貼者,這些美德都可以在實踐孝悌中逐漸養成,這是多麼美好而根本的學習。因此,有若指出,孝悌的學習是實踐仁德的根本,人際互動的學習、人生理想的建立都是以此為基礎,這是人倫最初的學習,也是最重要的學習。

  關於孝悌的實踐,孔子與弟子有非常多的討論,例如: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為政〉

  孝悌,不僅僅是子女對父母在物質上的奉養與滿足,更重要的是對父母至誠恭敬的心,因為,禽獸也能奉養父母,如果缺乏恭敬的心,將與禽獸無別。人禽之辨是儒家非常重要的辨析,這樣的辨析並非聖人的嚴厲指責,而是殷切提醒:生而為人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我們漫不經心,把日子過得與禽獸無別,聖人將會深深嘆扼,因此,才會殷重的一再提點。孝悌中的恭敬,是一種深刻的踐履,把對父母親的孝敬,從表面的奉養深化為內心的恭敬,在恭敬的基礎上,再化為誠於中而形於外的和顏悅色。內外交養,無時或忘,德行修養就能步步深入,內化為自身的價值。

  百善孝為先,孝悌,不僅僅是各種德性的根本,更是為政治國的重要準則。儒家認為,為政治國在於國君美好德行的外擴影響,因此,國君必須力行孝悌,成就個人美好的品格,才能進一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發揮風行草偃的治國效能。

  孝悌不僅是個人德性的根本,也是教化治國的起點,通貫個人與國家。儒家希望建構一個人人有德、家庭和樂、社會有禮的理想世界,其根本在於以孝立身治國,孝悌,是中華文化孕育的精髓,是一生不可或離的美好品格。

福智之友第128期

Back to top
《福智之聲》搬新家囉,內容超精彩,手機、平板都能看得很輕鬆,讀取速度也更快了呢!

邀請您到 http://www.blisswisdom.org/publications/bwvoice
閱讀我們最新文章!

或點選您想閱讀的期數,我們將導引您前往該網站:

60期~159期

1996.10~2005.01

160期~230期

2005.03~2017.04

231期~最新

2017.07 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