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1gk-is-656.giflink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2gk-is-656.giflink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3gk-is-656.giflink

比亞外頭目 猶浩的勇悍行

  PIYAWAY,一個溫馨有愛的泰雅部落!比亞外部落新任頭目猶浩,繼承了前任女頭目的勇敢睿智,破天荒地在拉拉山推廣自然農法水蜜桃!害羞靦腆的他,究竟如何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同時突破、創新?跟著部落媽媽吳美貌,一同發現部落之美吧!

 

蜜桃公路

  臺灣地圖北端,有一座拉拉山。說到拉拉山,多數人都會想到水蜜桃。海螺般盤旋而上的臺七線省道,直入雲霄,兩旁清一色都是水蜜桃攤販,水蜜桃禮盒、水蜜桃冰沙,腮紅似地妝點綠山。

  頭目猶浩說:「二十幾年前,在臺七線做生意的是我太太。水蜜桃車,我們算是第一個啦!」當時的他,深受農藥所苦,多次住院。最嚴重的一次在家休養整整一年,沒有精神從事任何工作。他想到拉拉山上其他農友的遭遇,很慶幸自己沒有罹癌,與死神擦身而過,於是毅然決然不再用那些花了好幾萬塊買來的化肥、農藥,重拾老祖宗友愛自然的耕作方式。

  猶浩聰明睿智、口才也很好,有本事讓部落裡活潑好動的小孩乖乖聽他說故事,卻沒辦法厚著臉皮,口若懸河地宣講自家無農藥水蜜桃的優點。有時甚至乾脆把水蜜桃車孤零零地放著,自己躲在路邊,避免面對客人挑剔的口氣和態度。

  「他們講臺語,我大概也聽得懂。他們會說這是什麼貨色!不漂亮!」採用自然農法的水蜜桃個頭嬌小,缺少光澤,送禮不好看,在當年平均一斤五百五十元的行情下,即使開出一斤兩百元的超低價,仍得不到顧客青睞。

  猶浩說:「我們強調用最自然的農作,現在就可以馬上入口,但十個人沒有一個人相信。」來回運送三、四天後,滯銷的水蜜桃逐漸變軟,況且山上還有許多尚未採收的水蜜桃等待出售,最後只能在極大的壓力下忍痛賤賣。

  高山上壓倒群雄,可以射箭、爬樹、捕魚、背山豬,特別勇猛的頭目,面對山下擁擠複雜的人群、道路、建築,完全沒轍。好幾次他把水蜜桃交給別人寄賣,結果吃了悶虧。「我們對數字沒什麼觀念,對人又很信任,沒什麼危機意識,好多次都沒有先收款,最後錢要不回來。」也許因為在山裡生活久了,猶浩的個性也有點像山,講起這段往事,臉上表情依然溫和、穩重,沒有絲毫怨懟與不滿。

  爭執就會反目成仇,猶浩化敵為友,把幾十籃有去無回的水蜜桃當成交朋友的伴手禮。他的寬厚最後贏得勝利,當年曾經欺騙過他的那些人,現在都回過頭站在不同的崗位和角色協助他。

慈 故能勇

  滿農園的果樹,估計有五萬多粒水蜜桃,每一粒都要人工套袋。有時夜蛾來襲,一個晚上可以叮到一、兩百粒。叮了之後夜蛾在裡面產卵,一個星期過後,水蜜桃掉落,一剝開,裡面全部都是蟲。即使很幸運地防了蟲害,颱風一來,還是免不了滿地落果的結局。

  友善耕作之路如此困苦、心酸,為何能夠堅持?不僅為了自己的健康,更多是為了孩子!

  頭目猶浩說:「我有三個兒子,他們上國中後就必須離開部落出去念書。房租費、水電費、註冊費、才藝費,都是很大的開銷。」猶浩一方面繼續種水蜜桃,一方面聽從部落長輩的叮嚀,種植枇杷、甜柿、柑橘類果樹,分散蟲害避免單一作物的風險。

  「上帝很公平,這個環境靠山吃山,如果沒有利用,一塊錢也不會給你。」猶浩想辦法提高產量、開拓財源,自己在農閒時擔任砍竹子的臨時工,太太也到山下的教養院當過三年特教老師,假日再回山上幫忙農耕,兩夫妻堅持不走回慣行農法的路。

  猶浩說:「這裡是水源保護區,如果河川被農藥汙染了,山下的人一定會喝到。我們都是臺灣人,我們的孩子都在山下,讓喝不到乾淨飲用水的人去買礦泉水,這種事我做不出來。」

GAGA精神

  「Gaga是父系世系群的泰雅族社會裡,命運共同體最結實的組合,其本意為祖先所定的制度規範,逐漸演變成功能群體,發揮共勞合作、同負罪責、同甘共苦的團隊精神。」國立臺灣史前博物館資料如此言述。猶浩對待部落族人的態度,完全體現了這種精神。

  2015年,有拉拉山水蜜桃之父稱號的陳阿公,因身體出狀況,試圖改變慣行農法。將近八十歲的陳阿公,擔心地問猶浩:「有沒有辦法轉型?」猶浩堅定地告訴他:「可以!為什麼不行?」

  陳家人來訪十幾趟,猶浩都大方分享,除了給予液態肥、無患子驅蟲液等有形物質,也願意花很多時間溝通,幫助對方建立信心。他說:「如果你不從觀念去轉換、去改變,農作就很難改。」他希望透過講說自己的經歷,讓對方明白,他們不是從零開始,他們能以他的經驗為基礎,向前推進,省下許多摸索、嘗試、掙扎、犯錯的時間。

  頭目猶浩說:「只要有心,土地本來就是我們子子孫孫永續的地方。年紀一到,就要交給下一代。好好友善土地,相信這個土地一定會想盡辦法讓你生存,這是最直接的。最起碼你生產的東西可以賣。可以養活自己,也可以養活你的下一代。」

福智之友第129期

Back to top
《福智之聲》搬新家囉,內容超精彩,手機、平板都能看得很輕鬆,讀取速度也更快了呢!

邀請您到 http://www.blisswisdom.org/publications/bwvoice
閱讀我們最新文章!

或點選您想閱讀的期數,我們將導引您前往該網站:

60期~159期

1996.10~2005.01

160期~230期

2005.03~2017.04

231期~最新

2017.07 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