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樂齡之學
老者,傳承歷史慧命
◆蔡纓勳
國立台中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副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讀了幾期有關樂齡教育與學習的心得,主要目的無非都是自利利他,自利是眼前增長了善根及慧根,可以照顧自身及自家父母,為未來的自己先安頓好成功的老化,讓我們年老的父母親能安詳自在往生;再擴大格局,有因緣也可以照顧周遭乃至社會其他的長輩,發起像孔子一樣願天下老者安之的精神;又像佛菩薩的慈悲心一樣,讓一切有情都能速速離苦得樂。生老病死,固然是人生的一種無常,一種自然的生理機能過程,其實它也是一種文化慧命的傳承。此時,我想再從中國文字的角度來一起認識年老的意義與價值。中國最古老的甲骨文字中,老字的圖案如下:
圖一 | 圖二 | 圖三 |
這三張圖案都是甲骨文的老,意義上可分兩組,圖一、二中,表示頭戴冠冕、手拄棍杖的年長上卿或大夫。圖三,《説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凡老之屬皆从老。」
歸納出其意義,「老」在生理上以頭髮斑白,彎腰駝背,手拄棍杖為象徵;在文化價值上指一種擁有社會地位與文化經驗的長者。老字在人類文化上是沒有負面的意義的,聯合國(2002年馬德里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畫)說「使社會能夠越來越多地依賴老年人的技能、經驗和智慧」,這是對老年人的正面價值;日常老和尚說「老人是寶」,真如老師說「老人是歷史畫卷」、「是流動的一條河」、「是傳承力量、穩固力量、教化力量」、「是社會財富歷史性文化的奠定者」等,也都是深具正能量的啟示。內涵上,都是傳承中國文字的價值觀的,是一種文化慧命的傳承,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所以,當我們在照顧自己的親長及樂齡族時,應思惟老年人的價值,並引以為明鏡慧燈。
面對傳承歷史慧命的老者,我們除了感恩,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從「生命無限」的角度思考,老,是這一生的總結階段,也是下一生的啟蒙開端。所以在關懷自家的老寶貝,或是當志工護持樂齡群時,宜盡可能地關顧到他們的心靈提升,避免在人世旅程的最終時刻陷入糾纏紛擾的情緒,並勇敢坦然地面對這一生的休止符——讓老者能擁有一個美好而圓滿的落幕,及下一生充滿光明的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