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文教殿堂
孩子,我就在你身旁
◆台北 俐力
台北縣板橋市光復國中的蘇怡靜老師,今年得到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舉辦的「融合教育優良伙伴獎」。所謂「融合教育」就是學校為了讓身心障礙的孩子有機會接受正規的教育,因此將身心障礙的學生分配到普通班,幫助他們發展積極正向的社會關係。
談起此次的得獎,怡靜謙虛地說:「這都得歸功於我遇到一位好老師──日常老和尚。」
十多年前她跟著師父日常老法師學習,老和尚說:「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教育的核心人物是老師。」對於她的教學生涯影響深遠。老和尚提出「觀功念恩」及「代人著想」的理念,更陪著她度越生命中的種種難關,成為人際互動的最佳法寶,不管是國文課教學,或平日師生互動,她總儘量以「觀功念恩」及「代人著想」兩個原則,包括對待身心障礙的學生。
家有自閉兒 父母難接受
「教育身心障礙生,需要付出許多的心力。」怡靜說。三年前,老師們以抽籤決定任教班級的時候,她還很慶幸抽中的班級沒有身心障礙、需要特殊教育的學生,誰知道過了一個月她就發現有兩個學生狀況頻頻,原來都有自閉症傾向,只是家長未能接受這個事實,所以並沒有向學校和醫療單位尋求幫助。
小樹是其中一位,自閉兼智障,不常講話,學習狀況不好,但是長輩對他充滿期待,認為他只是年幼稍微遲鈍,長大就好了。怡靜心裡卻很清楚,如果放著小樹不管,國中三年什麼課程都聽不懂,成長一定會大大落後其他同學,因此她暗暗決定,無論如何一定要幫小樹安排到資源班上課,那樣才能幫助他。
一般來說,國文、英文、數學科比較難,特教生平常在普通班上課,國、英、數科則會到資源班做特別輔導,上完再回到自己的母班。
當她向家長提及此事,小樹的父母和阿公都不答應,阿公甚至激動地想找怡靜理論。這件事情讓她很挫折,但她想到日常老和尚從沒放棄過她,一路陪她走過生命的種種難關,她怎能輕易放棄學生呢?
於是,怡靜透過電話,一次又一次對家長勸說溝通:「我們就試試看嘛!不去讀資源班也沒關係,我還是會把小樹帶到畢業,不會丟給其他老師,而且他還是在我們班上,可以一起吃飯、一起參加校外教學⋯⋯」最後,小樹爸爸終於點頭了。
學習付出 全班總動員
不過父母答應了,小樹卻不願意,怡靜知道他會害怕,就告訴他:「你不用擔心,你去上課時,老師就在外面等你!」就這樣,怡靜沒課就會站在教室外陪小樹上課,缺乏安全感的小樹常將眼光移向窗外,看看老師還在不在,也因為這樣,怡靜更下定決心要好好陪著孩子走下去。她知道這是一個關卡,只要突破這個關卡,小樹的學習之路就會很順暢。
怡靜平常把小樹當成自己的孩子,隨時注意他需要什麼。她也用心引導班上其他的同學接納小樹:「我們班就像一個大家庭,小樹就是家人,他有困難大家應該幫助他。」她更帶動全班對小樹觀功念恩:「他很乖、抽屜保持地很乾淨⋯⋯」上國文課的時候,怡靜會隨著內容帶入生命教育的內涵,教導學生要尊重生命、感念父母的恩及同學間要相互關懷。
同學們漸漸接納小樹,願意伸出援手。有人幫小樹抄聯絡簿,有人組成一個團隊,送他去資源班教室,有人當小天使天天記錄小樹的行動,比如他有沒有上廁所、有沒有睡午覺等,有助大人了解他的詳細狀況。怡靜也安排一位學生,讓小樹在家時也可以找到同學互動學習。
二年級時,小樹因為憂鬱症就醫,吃了藥會想上廁所,但又不敢舉手跟老師說,常常會憋尿憋得直皺眉頭。怡靜就教小樹:「想上廁所時就告訴旁邊的同學,他們會幫你舉手向老師報告。」所以,後來小樹只要皺一下眉頭,就會有同學舉手:「老師!小樹要上廁所。」
戶外教學是學校教育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家人一直不放心,小樹從沒有參加過校外教學。國中時在怡靜的鼓勵之下,他第一次參加校外教學,怡靜把他跟比較要好的同學歸在一組,後來兩天一夜的露營、三天兩夜的畢業旅行他都參加了,父母不僅安心,他也和同學有很好的互動且學習獨立。
有一次全班參加直笛比賽,小樹也參加,但是他一站在台上,評審一看就會看出他的指法、姿勢不正確。經由全班討論後,建議安排他翻樂譜,問題是他連樂譜都看不懂,怎麼辦呢?這時候伴奏的同學說:「老師,沒關係,我把樂譜背起來了,他只要做個動作就好了!」於是小樹順理成章參與了比賽。
學校園遊會時,班上決定要賣炸丸子,有人說:「讓小樹炸丸子吧!」其他人立刻說:「怎麼可以讓他炸丸子呢?這樣太危險了!」於是大家決定讓他負責包裝,還有同學特別陪他學裝袋。
又有一次運動會,班上為了讓小樹參加大隊接力,真是絞盡腦汁。因為小樹跑得很快,卻不懂得怎麼接棒。最後他們決定讓小樹跑第一棒,接棒的難度最低。全班就是這樣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幫小樹,希望他可以順利地學習,所以國中三年小樹幾乎沒有錯過班上任何一個活動,讓任教老師都很感動。
不過在整個過程當中,怡靜老師覺得,受益最大的不是小樹,而是全班同學,因為透過幫助別人,他們體會到「為善最樂」的真諦,每個孩子的生命格局都擴大了,知道如何關懷他人,也想盡辦法幫助別人。
因材施教 愛心相隨
另一位是高功能自閉症的小風。比起小樹,小風的情況比較單純,記憶力很好,英文單字只要用心聽過,很容易就背得起來,社會科只要認真上課,就能記下來,但是他的情緒控制較差,常常把班上秩序搞得大亂。
小風認為別人對他有敵意,所以常常對同學拳腳相向。老師就安排兩位個性較開朗的同學坐他旁邊,告訴他們千萬不能打架,有什麼事情一定要告訴老師。有一次他們起衝突,正要打起來時,兩位同學想起老師的話,於是合力抓住小風的手。小風在動彈不得之下,氣極敗壞地吐口水在一位同學的臉上,怡靜趕來時,那個同學滿臉委屈地指著臉:「老師!你看他吐口水!」怡靜只好苦笑地安撫:「好!好!老師幫你擦。」然後再把小風帶到一旁,試著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再引導他正向思考。
小風在家也會和父母起衝突,怡靜總是對他不斷地教導,不斷地勸說,後來她發現,跟小風溝通一定要鉅細靡遺,把話交代清楚,不能講得太快或用跳躍的方式。家長也很配合老師,每次發現小風有進步,就會打電話給怡靜,討論如何讓小風更進步。怡靜也會在學校找機會稱讚小風,讓他肯定自己做對的事,建立自信心。
有一次小風和科任老師起衝突,怡靜引導他找老師道歉:「你不用怕,我就在你身邊,如果你說不清楚,我會幫你補充。」來到科任老師面前,躊躇的小風終於開口了:「我錯了!」隨即向老師行九十度鞠躬禮。怡靜高興得幾乎掉下眼淚,剛剛為了說服他道歉,花了將近一個小時,還好她沒有放棄!到國二、國三時,小風的武裝漸漸解除,跟同學與老師幾乎不再有衝突。
為利學子 班導捨我其誰
三年下來,「我們是一家人」的感覺深植於全班孩子的心中,親師生的通力合作,讓小樹和小風畢業後都順利進入高中職就讀。即便現在他們已畢業兩年,同學間還是會互相關懷,小樹有問題時打電話的對象還是國中同學,同學們就會想辦法幫助他。
事實上,除了小樹和小風之外,怡靜對學生的態度一直都是「堅持陪伴」。學生感受到老師真誠的愛,好像媽媽、家人那樣。有一次一個學生拉肚子弄髒褲子,她除了通知父母拿褲子來學校外,也在廁所外面陪著孩子等,有人告訴她:「讓他自己處理呀!妳沒必要陪在旁邊。」但她心想:「假如廁所裡面的是我的孩子,我會不會陪他呢?」她的答案很篤定:「會的!」
透過和學生互動,怡靜覺得自己從學生身上學到很多,也體會到任何事情的成功絕對不可能靠一個人的力量,而是有一群人共同努力方能達成。她很謙虛地說:「學生的成長不是我的功勞,是親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而在她的內心深處也很清楚,每當她遇到困難,恩師日常老和尚從不捨棄任何一個人的行誼,就是她堅持下去的動力。所以帶完這一班之後,怡靜選擇繼續當班導師,因為這樣可以繼續幫助更多的學生。
時光回到「融合教育優良伙伴獎」頒獎會場,還有一段小插曲。幾位獲獎老師聚在一起分享教學心情,竟意外發現四位得獎人中,三位都是日常老和尚創辦的福智文教基金會生命教育工作坊的成員:除了怡靜之外,另一位是台北縣裕民國小的謝明娥老師,以及高雄前鎮國中的潘淑玲老師。在老和尚的教導下,原來她們在不同的教育崗位上努力,當她們發現這個巧合,不禁歡喜地緊緊擁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