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福智新聞
營隊溯源憶師恩
◆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黃珠釵師姐與歷屆總護持陳萬和、胡克勤、何順天、郭久驊(由左至右)合影。 |
師父示寂後,僧俗二眾,共承師志,持續推展法人的利生事業,但在家弟子對無緣親聆師長教誡,對境取捨是否如法深感惶惑;九十五年教育行政人員生命成長營籌備時,管理部文教課黃珠釵師姐,欲將師父藉由教行營饒益眾生的精神內涵,以及義工護持成長的軌跡拍攝記錄下來,獲得總護持陳萬和師兄的大力支持,陳萬和師兄說:「去年我也是總護持,但有很多失敗的經驗,今年我應該如何學習?聆聽師父的開示錄音帶時,聽到師父的一段話:『若我們本身沒有具足佛弟子的條件,事業可能辦得很成功,但卻把佛法敗壞掉了。』這給我很大的警惕。」
所以為確實掌握師長舉辦營隊的意趣,紹續清淨的傳承,他們用心地尋找歷年教行營中,義工遇到困難、不知如何抉擇時,師父給予的教誡,於是,歷屆教育行政營的總護持及資深義工們於三月三日同聚一堂,共憶營隊往事,點滴道出營隊的傳承及師父的教誡。
難忘師父的叮嚀
◆黃珠釵師姐(八十七年輔導組組長):
第一屆營隊我擔任輔導組組長,內心實在是非常的恐懼,我將這樣的心情向師父報告,請師父告訴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這些校長,師父說:「我回去想一想,有時間再告訴你。」於是,師父交代侍者把這件事情記下來,我當時覺得師父真的是有求必應。
後來師父真的把我找去,很慎重的告訴我:「佛陀是最偉大的教育家,我們是一個佛弟子,要盡最大的力量努力去做。記得,不是去講一堆理論給別人聽,他們不會因為我們講就聽的,想想看自己又何嘗是別人一講就聽的人呢?我們是來服務的,支撐著我們去服務他人的力量是法──《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內涵。所以,最重要的是真心誠意的為他們服務,並且帶領著他們認識我們這個團體及這個團體的人,讓他們去想為什麼這群人會這樣做?讓他們知道我們所做的一切是因為『法』的受用而呈現出來的,最後他們會開始思考,這個『法』到底是什麼?而生起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不過,他的這份認同是一種情緒的反應,我們要為他們祈求,希望有一天,他們和我們一樣,也能學習圓滿教法,化情緒為智慧,(不過,這點不是短時期就可以見效的)而後彼此生生增上!」
我覺得師父要我們依循法的內涵的心、想要利益校長的心非常寬廣。那時,師父還告訴我們對教育的一些看法,還有他想要建校。我回來之後就將師父的教誡寫下來,再請師父過目。師父看了以後,加了括弧內的話:「不過,這點不是短時期就可以見效的。」從這句話我發現師父對待每一個人,都是用無限生命去看待的,不會急求果報,他關心每一個人的無限生命,想盡所有的辦法來幫助大家。
師父所教皆有根據
◆郭久驊師兄(八十七、八十八年總護持):
在「心靈饗宴」(現已改名為心靈對話)這節課中,我看到師父的威德力。師父不在場時,大家三三兩兩的毫無興趣,師父一出現,馬上就吸引很多校長;師父回答問題很快就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他們會不停地思惟師父說的內涵,這次營隊辦得相當成功。
因為我曾經在世間上過很多的訓練課程,所以認定中間休息時間一定要有點心,雖然學長建議取消,但我堅持一定要讓大家吃得高興,結果師父說:「我們不是要辦這種心靈的訓練!」最後只留下晚上的點心。
針對這點,黃珠釵師姐補充說:
師父教我們不是不要,而是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抉擇。例如那時流行唱歌,營隊中我們就安排歌曲教唱,義工在學員們進餐廳時也會唱歡迎歌,並敲打鍋子、鏟子助興,就這點師父特別提到儒家是以「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來看待樂的,師父說:「樂,非常圓滿,那是一種真實情感的抒發,如果我們只把它當成是一種技巧的話,不如不唱。而佛法中梵唄的意境是非常高的,那是一段很長的修行路程。」師父是希望我們能讓校長們作深度的學習,而不要用膚淺的東西吸引他們。他老人家是用傳承的心法在教我們,所教皆是有根據的,所以後來我們對於唱歌特別重視。
不要急,教育是條長遠的路
◆何順天師兄(八十九年總護持):
校長們長久以來都是別人傾吐的對象,心靈饗宴這堂課,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自己可以傾吐的對象,同時又可解決心中的困難,所以不管是打官司、被告貪污、與家長、學生溝通不良等問題都提出來請教師父,師父簡短數語就打動他們的心,讓他們心開意解,這就是師父的威力。有位國小校長曾在參加營隊後,發了好大的願,回到學校就推動生命教育,但很快就夭折了。所以在課程結束前,師父會提醒校長們,不要太急,這是教育長遠要走的路,不要以為好像學到東西,回去就要馬上落實到你的學校。那一年有幾位校長原本心力已提不起來,打算退休了,營隊結束後又重拾信心,表示他們一定要把教育辦好,因為這是他們最大的責任。
營隊是為義工的提升辦的
◆胡克勤師兄(九十一、九十三年總護持,九十二年因SARS故停辦一次):
有位校長跟當地的教育人士有些過節,一直沒辦法跟對方溝通,非常的憤慨,這件事在他的心中已經苦了很久,他請問師父怎麼辦,師父只是很簡單的問他:「你在生氣的時候比較容易解決問題?還是在心情平靜的時候比較容易解決問題?」校長回答:「當然是心情平靜的時候!」「那麼就是這樣子了!」師父只是這樣回答而已,那位校長多年來的困惑就一下子解開了。那年,有位校長也為了工程的問題苦惱很久,師父簡短幾句話後,校長感動地說:「師父,幾十年來,只有你了解我!」
我以前一直對師父說的「營隊是為義工提升辦的」這句話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但有一年,很多學員要求義工做很多的服務,譬如幫他們外出買東西。由於需求很多,義工們晚上很晚都不能休息;又有些學員晚上請假外出,很晚回來,交通義工就得等待、接送;大家都很想滿足學員們的需要,讓他們感覺到無微不至的照顧,但體力又不堪負荷,不知如何是好。請教師父,師父告訴我們應將重心放在學習上,這個營隊不僅是為教育界的朋友們辦的,更是為了義工們的提升,義工的學習成長很重要。聽了師父的話,才感覺到師父是講真的──營隊是為義工辦的,他希望我們能在裡面歷事練心,對境學習。所以這件事情從「如何讓義工得到最好的學習」這個角度考量,答案就很簡單了。
凡事皆應掌握宗旨
◆黃珠釵師姐(八十七年輔導組組長):
有一屆學員看完戲劇「我就這樣過了一生」後,建議劇情能否不要那麼悲情。我們請教師父應如何看待這件事,師父先是問我們當初這齣戲是怎麼編寫的?我們的想法又是什麼?我們將整齣戲所要呈現「生命的真相──苦諦所攝」等主軸向師父報告,師父便說:如果已經經過深思熟慮,就可以了,不用跟著起舞。師父提醒我們在營隊中最主要的學習是什麼,凡事都應回到當時設計的初衷,如此便不會隨境飄搖,不知抉擇。 鍾松完師姐(九十二年輔導組組長):
有些學員在報名時,會提出中途請假的需求,義工們認為只要他們願意來就好,師父卻提醒:營隊數天的課程,是一個完整的學習,如果學員們只上了其中一部分,其他的未接觸,他們會以為福智所要呈現的內涵就是這些,這對他們的學習沒有幫助,也無法利益他們無限生命的法身慧命。所以後來不能全程參與的學員,大會都會勸退,鼓勵他們下一次全程參加。
體察師父意趣 知行緊密結合
◆陳萬和師兄(九十四、九十五年總護持):
歷屆總護持的追溯憶往,讓我感觸良多,我明顯感受到前面幾屆營隊都有很濃很濃師父的指導和教授在裡頭。聽說早期,師父每一個小組都會去,甚至餐飲組他都會過去跟著義工挑菜、談他小時候在崇明島如何幫媽媽挑菜,他還會教義工菜應該怎麼看、怎麼挑。這些都是我進法人以後沒有學過的,我是師父圓寂後才開始接教行營,真的非常渴求師父的教誡,如果沒有這些傳承,不知道方向會偏到哪裡去!
為了圓滿「營隊憶往──共念師恩」這份業,我特地將大家分享的資料傳給擔任九十年總護持,現在已經在雲嘉分苑工作的黃俊明師兄,我告訴他,這個營隊需要他的經驗傳承與祝福。同時,為了讓所有參與營隊的義工都能體會到師父舉辦營隊的意趣與營隊課程的內涵,我請黃珠釵師姐來講解課程的架構與內涵,義工們多少可以了解到營隊的學習主軸即是我們團體淨智、廣福、文教理念具體而微的呈現。義工們還欣賞到頗具震撼力的「我就這樣過了一生」的戲劇演出,知道藉這齣戲劇以為課程的破題,引出學員們對生命的省思;這樣的前行培訓,幫助義工更能融入營隊,體會營隊與平時所學緊密依存的關係。
歷屆總護持與資深義工歡聚一堂,共敘營隊往事。 |
今年的學習讓我感受到,如果我們真的是如法、依法行持,一定會有很多師父的加持進來。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因為師父進到團體,既然我是因為師父而來,我最怕的就是忘掉師父,而團體能讓我待下來的最低下限就是──團體會不斷不斷地提到師父,這讓我覺得唯一不要忘掉師父的最好方法就是「待在這裡,我就不會把師父忘掉」,至於我能學到哪裡,那是我自己要努力的部分。今年藉由營隊,大家聚在一起,憶念恩師,希求師父的教授,我真的感覺師父並未遠離我們,他仍在指導著我們!
如同尋獲根本源頭,大家一起憶念往事,不僅把師父的教誨承接下來,將之訴諸文字、傳於後人,更感受到師恩浩瀚,無以為報。菩提路上,有師相隨,何等幸福。
福智之聲第1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