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止塑,提升幸福指數
塑膠袋,Stop!
停留在人類手上短短幾分鐘的便利,不但造成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環境傷害,眼前更帶來海洋生靈的慘絕⋯⋯輕薄得幾乎讓人忘了它背後可怕的毀滅力。但有的國家、店家看見了,以無比的魄力讓塑膠袋止步!
國家 最快樂、開發中 它們都做到了
塑膠袋,輕便、耐用、便宜。過往,很多國家的零售商提供免費塑膠袋以鼓勵消費。據估計,全球一年的塑膠袋生產量高達五千億至一兆,而每個塑膠袋需超過五百年才能分解。面對塑膠製品帶來的災難,禁止或勸導少用塑膠袋,已逐漸成為國際趨勢。
千禧年前,喜馬拉雅山下的不丹王國對西方各國開放,但為了保護無汙染的原始環境,及人畜的幸福安康,嚴格杜絕塑膠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施全面禁菸和禁用塑膠袋的國家。這個土地不肥沃,礦產不豐富,國民所得不高的國家,卻高度重視環保、生活零汙染,成為亞洲最快樂的國家。
除卻曾排名世界最快樂國家的不丹,開發中的盧旺達竟能擺脫一般非洲國家塑膠袋隨街飄揚的髒亂形象,這全賴實行了一項連已開發國家也難以望其項背的政策:禁止塑膠袋。
一踏入吉佳利國際機場,映入遊客眼簾的是一張標語:「禁止使用非生物可分解聚乙烯」(The use of non-biodegradable polythene bags is prohibited.)。違規或意外在行李箱裡藏塑膠袋的,會被機場檢務人員攔下並沒收。除了禁止旅客攜入境內,盧旺達官方並自2008年起禁止國內廠商生產任何塑膠袋,原先塑膠袋的功能則被紙袋給取代。
「從遊覽巴士的窗外望出,市容極為乾淨。這裡沒有其他非洲國家隨處可見的垃圾山,樹枝上也不見懸蕩的塑膠袋。」這是駐倫敦自由記者Emilie Clavel造訪盧旺達首都時的手札。而盧旺達最終目標是禁止各種塑膠在國內流通,成為全球第一個「無塑國度」。
城市 繁榮觀光商機 啟動連鎖效應
止塑行動,除了政府立法,最鼓舞人心的是,有一般大眾自發的擔起責任,在當地社區倡導實施,帶來驚人成效和連鎖效應。
澳洲塔斯曼尼亞島的柯麗絲灣是澳洲第一個沒有塑膠袋的城鎮。它緊鄰福雷西內特國家公園,每年灣內外有很多鯨魚洄游。依澳洲環保組織「星球方舟」的統計,塑膠袋每年成了數千鯨魚、鳥類等致命的死因,為了讓國家公園免於塑膠袋汙染,並保護鯨魚及水鳥,由民間自發性的環保團體帶動,自2003年4月起全面禁用塑膠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該市一年可省下35萬個手提塑膠袋;目前國家公園和全鎮都不見手提塑膠袋的蹤跡。
活動發起人Ben Kearney是麵包店老闆,也是星球方舟的成員。他努力說服市議會、零售商、社區及市民自備環保袋。在星球方舟的協助下,他鍥而不捨宣導,終於結合灣內所有零售商及超市改用紙袋或厚棉布製的購物袋,讓沒帶購物袋的顧客也能裝物品拎回去,此舉獲得全體市民及觀光客的肯定。
鎮上發言人說:「我們目睹這個購物習慣的小改變對本地環境有多大的影響,甚至看到此事的效應在擴大。」如澳洲的蠔灣、袋鼠谷、赫司基森等鄉鎮都陸續跟進,此事也吸引成千上萬的觀光人潮,為柯麗絲灣帶來更繁榮的觀光商機。2005年8月,紐西蘭黃金灣的柯林伍德社區宣布停用塑膠袋,並於七週後正式成為紐西蘭最先實踐的社區。
英國德文郡的莫德玻利鎮,有43位商家從2004年5月1日起,主動停止提供塑膠袋。起因是:一位替英國廣播公司拍攝野生動物的女攝影師麗貝卡,從夏威夷拍片歸來,當地塑膠廢棄物對海洋生物所造成的悲慘影響令她感傷落淚,她決定要讓故鄉變成無塑之境,開始向所有商家播放她所拍攝的紀錄片。
於是,這些商家紛紛提供了替代品,如銷售由再生棉(具公平交易及有機認證)製造的環保袋;以低廉價格提供紙袋和可分解的玉米澱粉袋,此外還有黃麻袋可供消費者選擇。她的決心鼓舞了國內其他社區效法,繼莫德玻利鎮的腳步後,許多當地社區,小至博維特雷西,大至艾希特接連響應止塑計畫。
商家 脫去過度包裝 驚豔裸店之美
南美洲的祕魯仍保留許多原始地貌,從熱帶雨林、天空之城,到布滿細砂的廣闊海灘,但在這些美麗的風景中,卻遺留不少人類的活動痕跡,也就是萬年不化的各種塑膠廢料。據統計,祕魯的垃圾回收率只約2%,其餘98%不是燒掉就是直接扔進大海中。
來自加拿大的David Katz驚嘆此景,為了鼓勵當地人不亂丟廢棄物,決定開辦一項服務「塑膠銀行Plastic Bank」,將這些丟在地上的垃圾拿來做些更有意義的用途。居民只消將廢棄的塑膠用品送至「塑膠銀行」,即可兌換現金或者生活用品,銀行則將收集來的塑膠整理重製成3D列印的原料,印出各種生活用品,既幫助當地貧窮家庭或社會機構,更讓資源利用與社會互助交相輝映。
德國每年約產出1600萬噸的廢棄包裝,在超市約95%的商品是只能單次使用的包裝,雖然衛生卻製造許多垃圾。柏林Original Unverpackt超市以不一樣的思維,找回傳統購物模式的美好和友善環境的生活——零塑膠、零包裝——全店商品全來自當地供應商,包含來自附近農產區的新鮮水果、蔬菜和雞蛋,大大減少運輸成本和碳足跡,還能重溫逛傳統市場的溫馨感受。如果臨時造訪此店,沒自備瓶罐也不用擔心,店內提供租用可重複使用的容器或紙袋。奧地利、英、法、美、加等國,也陸續開設了這類「零包裝」商店。
舊瓶新裝的「零塑膠、零包裝」商店,貨品種類齊全,永續的環保概念讓商店形象十分鮮明。兩位創辦人Milena Glimbovski和Sara Wolf利用網路籌款,原本只想募集4.5萬歐元開業,最後卻獲得近12萬歐元,由此更證明大眾對於環保理念的認可與支持。
這種脫去過度包裝,「用多少、買多少」的傳統購物模式,台灣也有!台北民生社區的Naked Market裸市集,是全台第一家響應「零包裝」的商店。專賣散裝食材與雜貨,鼓勵消費者自備容器拿取想要的分量,以量計價,適合想做菜卻不想囤積多餘食材,及注重食材品質的料理愛好者。
從國家、城市到店家,「不使用塑膠袋」才是真時尚!設想每人每天少用一個塑膠袋,一年可減少365個,台灣整年就可以減少使用84億個塑膠袋,足足占了整年使用量的46%!您的一個小動作,就能守護大地海洋及許多生命,何樂不為?
(改寫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