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 學佛次第十二講 學佛次第十二講(二)──科學迷思(5-1) 上一堂,就是我們第一講,講了關於人生。那麼這個題目當中三大段,關於人生這個裡邊,最重要的,這個也可以說最主要的主軸,說明這中間那個。那中間那個談什麼呢?
發佈於 珠璣集 珠璣集-第227期 你照著這個次第來的話,自然你的心裡面就跟它相應,然後步步深入,你學到哪裡受用到哪裡。 發佈於 譯經大業 千古輝耀 扎根漢地,廣利有情 釋尊教法,肇始於二千六百年前,引領無量有情趣入佛道!釋尊涅槃後,佛法大興於印度一千多年之久,最興盛時期的智者多集中於那爛陀寺,主要有龍樹菩薩所傳深見派傳承,及無著菩薩所傳廣行派傳承為主。那爛陀寺傳承,最後圓滿匯集於阿底峽尊者一人身上。 發佈於 譯經大業 千古輝耀 沉靜而永續的崛起 力求精準、傳承佛陀清淨法脈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一冊問世,耗時兩年譯作的背後,默默蘊含著兩代師長二十餘年的培育與努力,鳳山寺上座法師禪聞法師以歷史長河的角度,談此次譯經的意義。 發佈於 譯經大業 千古輝耀 傳譯佛典耀法界 2013年12月24日,真如老師於新加坡召開譯經院籌備會時,楷定譯經的宗旨:將清淨傳承的源流傳入漢地,使眾生得以修學無誤教授。「月光國際譯經院」的第一部譯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在歷經兩年半嚴密而繁複的翻譯、註解及校對後,終於在2016年6月呈現於世人面前。 發佈於 灼灼廣論 真理之源1──佛陀 生老病死苦,究竟要如何解決?佛陀遍訪名師不得其解,經六年苦行也不能解脫。獨自來到菩提迦耶,靜坐樹下,發願:「不成正覺,誓不起座。」終戰勝煩惱魔難,成就無上正等覺。 發佈於 灼灼廣論 真理之源2──阿底峽尊者、宗喀巴大師 宗喀巴大師長期堅持苦性修行,廣研經典,嚴持戒律,在佛學上造詣高深。他圓寂前致力於宗教改革,著述很多,主要有《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等。 發佈於 灼灼廣論 真理之源3──1537-1750四家合註之四位祖師 巴註解主要為夾註(在文句中間直接加入箋註),令許多文義簡奧的字句,頓時成為人人易懂的道理。語註解為記錄妙音珍寶法增(第三十五任甘丹赤巴)講授內容,大多整段註解,詳說歷史背景、典故考據。妙註解內容是前二家所未詳註之科判。又稱為「科判箋註」。札註解〈毘缽舍那〉一章,有稱之為《毘缽舍那註》。 發佈於 師恩浩浩 四家合註請法因緣 善知識是大寶庫藏,而有幸值遇,人生會突然富足,猶如貧人得至寶,心也彷彿從黑暗走向光明一樣,充滿希望。每個人都有此生一定要完成的事,而尋找善知識並追隨學法,那正是我最大的理想。我被一種痛苦擊中,那即是生死問題,為什麼一定要有生老病死?這問題猶如火般的追擊著我。渴望善知識為我解釋生死的心也變成長長的痛,不知他在哪兒,去何處尋覓。如果沒有這個人為我解釋生死之結,該何以堪?懷著這樣的痛苦,膽小怯懦的我,也終於敢離開家鄉,踏上尋找善知識之旅。 發佈於 師恩浩浩 唯為無上菩提因 應日常老和尚希求,夏巴曲傑仁波切於2001年派格西到鳳山寺教導僧伽學習藏文及五大論課程,至今十六年,依然駐錫福智僧團擔任教學顧問及月光國際譯經院授義師長。 發佈於 譯場古今 道安大師──譯界無名之元勳 道安大師雖不諳梵文,然大力提倡譯事、組織譯場,對譯經事業貢獻匪淺,被譽為「譯界無名之元勳」。大師極富理解、智慧過人,能正舊譯諸經中之謬誤,改變了東晉譯經的文體風格。 發佈於 譯場古今 翻譯史上著名譯場 譯場盛世時,曾高達百人之多。經過多人之手,反覆勘定,能使字義更貼緊原文,使文采更加斐然。如此譯出的經典,往往影響深遠,千古流芳,所謂「一言三詳,然後著筆,使微言不墜,取信千載也。」 發佈於 譯場古今 法顯大師──譯舉成名 佛法南興 法顯大師是首位抵達印度求得大批梵文經典回國之譯師,寫下可歌可泣的佛教史頁。為追求真理,及探尋正法源頭,西行求法的古德, 冒著生命危險,遠涉流沙,攀越雪山,到西域、印度去求取經典的梵本,並精勤不懈地翻譯,在中國佛教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發佈於 譯場古今 鳩摩羅什大師──創譯場分工系統 在崇山峻嶺的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北緣──龜茲文明古國,誕生了鳩摩羅什大師。他還在母胎時,其母親的神悟,倍於常人,無師自通天竺語,甚至善巧駁難之辭,眾人驚異萬分。 發佈於 譯場古今 真諦三藏──亂世流離 不退弘願 真諦三藏在輾轉流離之中,隨其所止,執筆翻譯,有時甚至只是他一個人翻譯,連一個助手都沒有。在此困頓的環境之中,能有如此亮麗的成績,足見其堅毅與弘願。 發佈於 譯場古今 玄奘大師──完備譯場組織規模 譯經助手僅二十三人,卻是譯經史上譯出經典最多、品質最精美的譯場。 發佈於 譯場古今 義淨大師──首創譯文加註解 稍晚於奘師的另一位三藏法師──義淨大師,是西行求法的殿軍人物。經歷三十餘國,留學那爛陀寺歷時十一載,求得梵本三藏近四百部,合五十餘萬頌。 發佈於 譯場古今 法尊法師──手中握筆溘然長逝 只要活一天,就抱著菩提道次第和密咒道次第翻譯,寫一張算一張⋯⋯ 發佈於 譯場古今 應成之美 眾志成城 真如老師曾說:希望能將宗大師的中觀應成派的見解翻譯成優美流暢的漢文。僧團從事翻譯多年,但是多半屬個人翻譯,且譯語也未能統一。鑑古知今,真如老師於2013年末與曾任翻譯的法師討論翻譯的策略後,參考玄奘大師的譯場分工,斟酌現況而訂立了大覺譯經院的一級譯經的分工,並正式開始翻譯《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 發佈於 譯場古今 殫精竭慮 窮源究委 一千多年前玄奘大師,將天竺佛經譯成漢文,乃至五百多年前馬丁路德將拉丁文聖經譯成德文,引燃西方文明全面變革,翻譯不只是文字轉換,更是打開生命的全新視野。 發佈於 譯場古今 譯經,為了清淨傳承 如法法師十一歲進僧團,自幼浸淫古文,平時只緣見他在辯經場上引經據典而無礙,卻在訪談中感性分享他學修過程一步一步走來的艱辛和彷徨、突破和感恩,及未來對「月光國際譯經院」的重任和願景。 發佈於 譯場古今 當下聞思 即是修行 僧團內以勤學藏文著稱,如密法師扛起《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主校重任,上山出海,遍尋原典,浩瀚經文,字字必校,並在三年時間內,推動十數遍譯校不亂,落實傳承工作的清淨。 發佈於 譯場古今 萬般推敲 但為引發善念 主潤,負責潤飾文言文與白話文的譯文,同時也提出修改意見。 發佈於 譯場古今 格物致知審義理 「審義」責任之一,是解釋法相名詞。審定詞句義理之後,用淺顯的方式,講清楚、說明白。撰寫「註釋」,有一定體例,但要寫得多詳細,不一定。 發佈於 譯場古今 精雕細琢潤法義 「合校潤」是把「校文組」和「潤文組」,兩個組別提出的意見,合在一起的一個工作。這些意見有時多達四、五十個,有的意見跟義理相關,有的跟標點符號、字級大小、用字顏色相關,「合校潤」要把這些建議案合在一起,然後往上提給「主校」譯師,或者「主潤」譯師。 發佈於 譯場古今 追本溯源考根據 「考據」,負責考核辯證《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中提到的經名、人名、地名等,並為其撰寫「註釋」。 發佈於 譯場古今 海納百川參差異 「參異」工作的內容性質屬於「校勘」,根據民國初年,名教授陳垣的說法,有對校、本校、他校、理校,四種校勘方式,「參異」負責的是對校、本校、還有理校的部分。 發佈於 譯場古今 遠紹如來 近光遺法 每次看到他們伏案的背影,都源於一顆想報答恩師辛苦培育的心;而恩師就是為了報答家師浩瀚的法恩,所以引導大家都走在依師、建教、利生的道路上。一顆心承接著另一顆心,一個背影重疊著另一個背影,全部都回到家師二十年前的那句話:「遠紹如來、近光遺法。」
發佈於 譯經大業 千古輝耀 扎根漢地,廣利有情 釋尊教法,肇始於二千六百年前,引領無量有情趣入佛道!釋尊涅槃後,佛法大興於印度一千多年之久,最興盛時期的智者多集中於那爛陀寺,主要有龍樹菩薩所傳深見派傳承,及無著菩薩所傳廣行派傳承為主。那爛陀寺傳承,最後圓滿匯集於阿底峽尊者一人身上。
發佈於 譯經大業 千古輝耀 沉靜而永續的崛起 力求精準、傳承佛陀清淨法脈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一冊問世,耗時兩年譯作的背後,默默蘊含著兩代師長二十餘年的培育與努力,鳳山寺上座法師禪聞法師以歷史長河的角度,談此次譯經的意義。
發佈於 譯經大業 千古輝耀 傳譯佛典耀法界 2013年12月24日,真如老師於新加坡召開譯經院籌備會時,楷定譯經的宗旨:將清淨傳承的源流傳入漢地,使眾生得以修學無誤教授。「月光國際譯經院」的第一部譯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在歷經兩年半嚴密而繁複的翻譯、註解及校對後,終於在2016年6月呈現於世人面前。
發佈於 灼灼廣論 真理之源2──阿底峽尊者、宗喀巴大師 宗喀巴大師長期堅持苦性修行,廣研經典,嚴持戒律,在佛學上造詣高深。他圓寂前致力於宗教改革,著述很多,主要有《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等。
發佈於 灼灼廣論 真理之源3──1537-1750四家合註之四位祖師 巴註解主要為夾註(在文句中間直接加入箋註),令許多文義簡奧的字句,頓時成為人人易懂的道理。語註解為記錄妙音珍寶法增(第三十五任甘丹赤巴)講授內容,大多整段註解,詳說歷史背景、典故考據。妙註解內容是前二家所未詳註之科判。又稱為「科判箋註」。札註解〈毘缽舍那〉一章,有稱之為《毘缽舍那註》。
發佈於 師恩浩浩 四家合註請法因緣 善知識是大寶庫藏,而有幸值遇,人生會突然富足,猶如貧人得至寶,心也彷彿從黑暗走向光明一樣,充滿希望。每個人都有此生一定要完成的事,而尋找善知識並追隨學法,那正是我最大的理想。我被一種痛苦擊中,那即是生死問題,為什麼一定要有生老病死?這問題猶如火般的追擊著我。渴望善知識為我解釋生死的心也變成長長的痛,不知他在哪兒,去何處尋覓。如果沒有這個人為我解釋生死之結,該何以堪?懷著這樣的痛苦,膽小怯懦的我,也終於敢離開家鄉,踏上尋找善知識之旅。
發佈於 譯場古今 道安大師──譯界無名之元勳 道安大師雖不諳梵文,然大力提倡譯事、組織譯場,對譯經事業貢獻匪淺,被譽為「譯界無名之元勳」。大師極富理解、智慧過人,能正舊譯諸經中之謬誤,改變了東晉譯經的文體風格。
發佈於 譯場古今 翻譯史上著名譯場 譯場盛世時,曾高達百人之多。經過多人之手,反覆勘定,能使字義更貼緊原文,使文采更加斐然。如此譯出的經典,往往影響深遠,千古流芳,所謂「一言三詳,然後著筆,使微言不墜,取信千載也。」
發佈於 譯場古今 法顯大師──譯舉成名 佛法南興 法顯大師是首位抵達印度求得大批梵文經典回國之譯師,寫下可歌可泣的佛教史頁。為追求真理,及探尋正法源頭,西行求法的古德, 冒著生命危險,遠涉流沙,攀越雪山,到西域、印度去求取經典的梵本,並精勤不懈地翻譯,在中國佛教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發佈於 譯場古今 鳩摩羅什大師──創譯場分工系統 在崇山峻嶺的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北緣──龜茲文明古國,誕生了鳩摩羅什大師。他還在母胎時,其母親的神悟,倍於常人,無師自通天竺語,甚至善巧駁難之辭,眾人驚異萬分。
發佈於 譯場古今 應成之美 眾志成城 真如老師曾說:希望能將宗大師的中觀應成派的見解翻譯成優美流暢的漢文。僧團從事翻譯多年,但是多半屬個人翻譯,且譯語也未能統一。鑑古知今,真如老師於2013年末與曾任翻譯的法師討論翻譯的策略後,參考玄奘大師的譯場分工,斟酌現況而訂立了大覺譯經院的一級譯經的分工,並正式開始翻譯《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
發佈於 譯場古今 譯經,為了清淨傳承 如法法師十一歲進僧團,自幼浸淫古文,平時只緣見他在辯經場上引經據典而無礙,卻在訪談中感性分享他學修過程一步一步走來的艱辛和彷徨、突破和感恩,及未來對「月光國際譯經院」的重任和願景。
發佈於 譯場古今 精雕細琢潤法義 「合校潤」是把「校文組」和「潤文組」,兩個組別提出的意見,合在一起的一個工作。這些意見有時多達四、五十個,有的意見跟義理相關,有的跟標點符號、字級大小、用字顏色相關,「合校潤」要把這些建議案合在一起,然後往上提給「主校」譯師,或者「主潤」譯師。
發佈於 譯場古今 遠紹如來 近光遺法 每次看到他們伏案的背影,都源於一顆想報答恩師辛苦培育的心;而恩師就是為了報答家師浩瀚的法恩,所以引導大家都走在依師、建教、利生的道路上。一顆心承接著另一顆心,一個背影重疊著另一個背影,全部都回到家師二十年前的那句話:「遠紹如來、近光遺法。」